中鋼4月Q2內銷盤價 全面大漲

中鋼近六季盤價平均漲幅中鋼4月內銷盤價調漲概況

俄烏戰火延燒,推升國際鋼鐵原物料行情走高,且全球鋼鐵供應缺口擴大,受到原料成本大幅墊高影響,中鋼15日開出的4月份和Q2內銷盤價全面大漲,熱軋等各項產品每公噸調漲1,000~2,400元,平均漲幅5.83%,創去年第二季以來單季最高漲幅,其中熱軋月盤價每公噸大漲2,100元,創去年6月份以來單月最大漲幅,高於市場預期。

對於這項盤價,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表示,主要是戰爭因素,導致國際煤、鐵礦原料行情和運費高漲,中鋼只能合理反映成本,且盡力照顧下游廠商,但在原料與成本變化極大的情況下,中鋼必須務實面對,正積極評估自第三季起全面改開月盤的可行性,以降低風險。

翁朝棟認爲,現階段,臺灣應積極爭取美國開放豁免232鋼鐵關稅,且尊重公平交易及合宜的市場機制,是鋼鐵產業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而原物料價格飆漲,高度壓縮鋼廠獲利,可以藉此機會淘汰沒有競爭力的低價傾銷鋼廠,緊縮供給端,有利維持全球巿場供需秩序。

他指出,俄烏鋼材出口的缺口,亞洲有望迎來轉單商機;加上國際全面解封在即,有利消費及投資動能再釋出;除了各國原有基礎建設計劃外,各國對國防軍工及戰後重建潛在需求升溫,預期全球鋼鐵需求展望佳。且面對現今瞬息萬變的全球鋼鐵市況及原物料飆漲,危機也是轉機,正可思考Q3能否全面改開月盤,與國際市場行情即時同步無縫接軌,降低風險,這是現階段不得不面對的課題,也是全球鋼市不可逆的趨勢發展。

中鋼執行副總經理黃建智表示,鋼鐵原料成本瞬息萬變,高度不確定性中,盤價拿捏極爲困難。惟在兼顧上下游供需與產銷存運現況下,宜尊重市場機制,有序反映成本,與逐步合理調價。

中鋼業務副總經理劉敏雄認爲,俄烏衝突導致原物料、半成品瞬間爆漲破錶,各大鋼廠有轉價成本的壓力,這次是原物料成本拉着鋼價往上漲,與前一次是鋼價上漲帶動原物料上漲截然不同。中鋼雖調5.83%,但考慮下游競爭力及穩健訂價原則下,整體售價調幅仍跟不上原料漲幅及遠低於進口臺灣報價,成本遽增嚴重壓縮鋼廠獲利,甚而可能導致虧損的風險。

另中鋼指出,俄烏戰爭持續延燒,局勢變化難測,國際社會紛祭出嚴厲制裁,俄羅斯遭逐出SWIFT金融支付體系,擾亂全球金流及物流,加劇市場波動風險及不確定性。且俄羅斯及烏克蘭皆爲鋼鐵生產大國,合計粗鋼年產量約一億公噸、每年出口鋼材超過四千萬公噸,以出口至歐洲及亞洲地區爲主。目前俄羅斯鋼鐵業因金流限制重挫進出口貿易,烏克蘭主要鋼鐵工業重鎮位處東南方的馬裡烏波爾市(Mariupol)亦深陷戰火,該區鋼廠如Azovstal、Ilyich等受到波及而生產停擺,造成全球鋼鐵供應缺口擴大。

下游褒多於貶

接單、出貨添利多

中鋼新盤價包括熱軋每公噸漲2,100元、鋼板與棒線每公噸漲2,200元,引起下游廠商的熱烈討論,其中制管、鍍面、螺絲螺帽等業者鹹認,符合預期,有助於接單和產品出貨;裁剪業者則認爲,中鋼熱軋漲幅略高於預期,但一切仍須視俄烏戰況與國際原物料行情變化而定。

中鋼調漲4月份和Q2內銷盤價,可望牽動下游包括高興昌、春源、春雨、中鋼構、中鴻、美亞、燁輝、盛餘、新光鋼、志聯、長榮鋼等相關鋼廠,跟着調漲相關產品價格,來反映成本。

對於這次盤價,中鋼董事長翁朝棟進一步表示,中鋼一年只供應國內一半左右的用鋼數量而已,且以優先供應國內廠商所需的原料,希望提升下游廠商競爭力,且盼望攜手努力,共創雙贏。

臺灣螺絲公會理事長蔡圖晉認爲,中鋼棒線每公噸漲2,200元,符合預期,加上臺幣匯率貶到28.5元左右,將有助於下游外銷接單和出貨,他給中鋼一個熱烈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