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1分鐘腦細胞死200萬個!新療法延長黃金救援期 從失能復原有望

中風1分鐘腦細胞死200萬個!新療法延長黃金救援期 有望從失能復原。(示意圖/Shutterstock)

冬天是急性中風好發時期,如何在黃金救援期迅速緊急處置,搶救腦細胞,是日後復原程度良好與否的重要指標。高雄長庚醫院長期照護整合中心主任張谷州醫師指出,藉由新的藥物療程,有望將缺血性中風這類腦梗塞患者的黃金搶救期,由3小時延長爲10天,大大減少日後失能的機率。

(資料來源/國健署、臺灣腦中風學會)

●中風者若延誤救援 每1分鐘腦細胞多死200萬個 即使保命恐也失能

臨牀數據顯示,高達8成的腦中風病人屬於缺血性腦中風,大多起因於腦血管硬化、狹窄或是血栓塞住血管,使供應腦部血流突然中斷,腦組織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及養分,在短時間內大量壞死,造成日後失能、癱瘓,或傷及思考、記憶等功能。

張谷州醫師表示,現今標準處理中風患者的流程,是先以電腦斷層確診後,若是腦血管阻塞的缺血型中風,需要在3小時內完成血栓溶解;若是大血管阻塞,則需在6小時內進行血栓移除術,以減少腦細胞受損程度,避免傷害身體行動及語言功能,造成失能或癱瘓。醫學持續進展下,血栓溶解及血栓移除經由臨牀及影像篩選後,部分案例也有可能在24小時內搶救。

不過醫師指出,黃金救援6小時雖是中風患者恢復健康的最好機會,但許多患者常常因爲輕忽症狀或是等家人再自行就醫,以致救援有限。甚至也有患者因是「無症狀中風」而不自覺,等到出現語無倫次、步態不穩、頭暈等狀況才就醫,常常都過了黃金救援期,造成難以彌補的後果。

高雄長庚醫院長期照護整合中心主任張谷州醫師指出,藉由新的藥物療程,有望將缺血性中風這類腦梗塞患者的黃金搶救期由3小時延長爲10天,大大減少日後失能的機率。(圖/張谷州醫師提供)

●延長黃金救援期 爲中風患者爭取更多恢復機會

中風後常見的後遺症,包括肢體癱瘓、說話不清楚或無法說話、吞嚥困難、記憶力減退、嘴歪、眼斜、肢體動作笨拙、身體無法平衡等。

對醫師來說,中風治療除了保命之外,更重要的是讓患者遠離失能危機,將身體傷害減到最少,才能被稱爲成功的治療。幸好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目前已經有草本輔助型藥物,能讓65歲以下的缺血型中風患者,在中風後10天內,都有機會逆轉失能而儘量復原。

雖然藥物效果因人而異,但張谷州醫師舉一名26歲女性缺血型中風患者爲例,當時她因3度中風,即使經過緊急處置,仍連自主站起來都有困難,住院復健時需靠着綁住腰部才能勉強站立。

醫師投以新型草本輔助型藥物4周之後,患者恢復站立及行走能力。患者的媽媽笑着說,女兒不但復原良好,還能恢復工作需要的體能,重回職場擔任穴道按摩師,中風後的人生不再黑暗。

●高危險羣務必掌握中風徵兆 儘早就醫勿信偏方

醫師強調,只要是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肥胖、飲酒、吸菸、高齡或曾有中風病史者,都是中風的高危險羣。

網傳遇上中風時,可以刺手指或是放血、立刻吞服降血壓藥來緩解。對此,張谷州醫師提醒,中風分爲出血型和缺血型,兩者緊急治療方式完全不同,不論刺手指或是放血、吞藥,都會對血壓造成直接影響,可能使狀況更復雜,並且延誤就醫時間,都不是好的急救方式。

若是遇到中風徵兆,千萬不要存着「休息一下就會好」的想法,這是延誤就醫的最大錯誤。只要出現單側肢體無力、難以舉手、肢體麻痹、嘴歪、眼斜、頭暈、嘔吐、步態不穩、說話不清楚、短暫的視力模糊、失明或複視,即刻撥打119,想方設法儘速急診就醫,纔是保命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