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斷近四年 「中美青年外交官對話」恢復舉行

「中美青年外交官對話」近日恢復舉行,大陸8名外交官、美國7名外交官共同參與。(圖/取自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官網)

大陸與美國的官方接觸,受到新冠疫情、美國衆院議長訪臺、氣球事件等衝擊,曾有多個管道接觸中斷,不過在高層接觸重啓後,一些官方接觸也陸續恢復,除了雙方外長通話外,青年外交官的對話也已恢復舉行。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14日發佈消息指出,6月5日至6日第十三屆「中美青年外交官對話」(US-China Diplomatic Dialogue)在美國聖地牙哥加州大學成功舉行。參與的有大陸駐美大使館以及駐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總領館的8名青年外交官,還有美國國務院的7名青年外交官。

消息指,對話由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中國研究所所長葛小偉(Peter Gries)主持對話。雙方外交官圍繞「外交官與中美關係」、「中美政治制度與外交決策」、「中美關係中的信任與懷疑」、「改善中美關係的措施」等話題進行交流,「對話在積極、建設性的氣氛中進行」。

公開資料顯示,這是2019年9月在安徽省嶽西縣舉辦後,首度辦理這場活動。此對話活動性質屬於「1.5軌」,包含官員與學者參與,自2007年開始,原本系每年舉行一次,爲期兩天,輪流在大陸與美國進行,也得到大陸外交部、大陸駐美大使館和美國國務院、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的支持,是雙方青年外交官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

吳心伯是大陸重要涉美學者,近日他在官媒中國日報旗下中國觀察智庫撰文指出,在僅僅數年裡,中美兩國幾十年形成的總體雙贏的互動模式轉變爲雙輸模式,「彼此都沒有從近年來不斷惡化的雙邊關係中獲益,而且還在繼續爲此付出代價」。他直言,期待兩國關係在可預見的將來得到顯著改善是不現實的,真正迫切的任務是確定中美戰略博弈的邊界,即在何種程度上「脫鉤」和對抗。

就此,吳心伯強調,對話達成的共識將使雙方更好地處理兩國關係中的競爭與合作、交往與限制、對抗與妥協等。政策與戰略對話可以通過多種管道舉行,包含問題意識更強,更有實質性的「1軌對話」(官方對話)、靈活性更高的「1.5軌對話」(官員與民間共同參與)或「2軌對話」(民間非官方形式)。他重申,鑑於雙方關係的複雜性,常態化地開展多管道、多層次的政策與戰略溝通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