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許多事物與選舉一樣重要

選舉當然重要,但除了大選,周遭還有許多切身事物必須要關切。圖爲民進黨高雄立委參選人聯合登記造勢,場面熱烈。記者劉學聖/攝影

凍蒜、藍白難合攸關國家政局,當然重要,但常民百姓只能以選票表示態度;除了大選,周遭還有許多切身事物必須要關切,如碳權交易登場在即、人工智慧AI早已近身,已經影響到國人的生活與生計,但常民卻遠遠沒給出應有的重視,這樣的落差一定會有不利的反應。

碳費、碳稅、碳權交易、淨零碳排等國人嫌陌生的領域其實在國際上早已成熟,早在一九九七聯合國京都氣候峰會即已見雛形,後來具體化爲京都議定書;臺灣因不是聯合國會員國、氣候公約締約國,對國際以環境約束試圖減緩地球暖化的努力幾乎是少有理會,當然迴應行動也甚少。

臺灣當然也不是全無行動,但進展的牛步卻很驚人,甚至是蝸牛的走三步退兩步;以減緩地球暖化的核心行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爲例,關鍵在溫室氣體減量的法令及執行制度建置,但「溫減法」的立法極其緩慢,或也因沒有減量的國際壓力,幾乎看不到對國人的宣導及教育。

近年,臺灣因爲地緣政治緊張,吸引許多國際關注,連帶發現臺灣減緩地球暖化的努力沒有什麼進度;碳匯、碳權的理解不及格,也因少有國際參與,碳交易根本難以起步;直到今年八月才成立「碳權交易所」的初步單位,淨零排放的國家策略也是最近才公佈;唯一確定的是明年企業的碳排放量是以後碳費、碳交易的計算基礎。

時間表確定,企業界警覺以後只要產品要跨出國門,必須要透過碳交易過程,因而立刻緊張起來。最近有關部會、公會、大學、民間企管公司開出許多減碳、碳中和、碳交易的課程幫企業惡補;臺灣靠外貿爲生,碳交易的操作必須比競爭對手國強許多才能生存。

人工智慧AI也立刻吸引國人注意。AI的基本學理國人並不陌生,但在應用上的驚人發展卻遠遠趕不上進度,事實是透過AI運用,幾乎已改變傳統思維;例如法院的簡易判決已由AI代勞,輸入案子的關鍵元素,AI即可端出判決書;又如有線電視新聞主播都有專屬AI替身,除了沒有表情,其它都OK;一家知名財經雜誌的AI員工甚至還拿下新聞獎的數位創新獎。AI會怎麼改變工作與生活,真的難以想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