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萎縮服務業火熱,美英歐PMI爲何“冰火兩重天”?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上海報道
發達經濟體制造業和服務業冷熱不均的格局仍在繼續。
12月16日,標普全球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製造業活動進一步萎縮,12月製造業PMI初值從11月的49.7降至48.3,工廠產出指數從11月的47.9降至46.0,爲2020年5月以來最低。與此同時,12月服務業PMI初值從11月的56.1升至58.5,創2021年10月以來新高。此外,歐元區和英國的數據也類似,製造業和服務業PMI呈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法國里昂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李徽徽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美英歐製造業萎縮與服務業繁榮反映了兩大核心趨勢:後疫情時代經濟結構性失衡和全球產業鏈重組。一是服務業的後疫情補償效應,疫情抑制的服務消費在經濟重啓後強勢反彈,尤其在高收入國家,消費習慣加速回歸服務業,而製造業復甦動力不足。另外,全球供應鏈不穩定、成本上升與需求疲弱是製造業持續頹靡的主要原因,新興市場逐漸奪取更多工業品市場份額,歐美製造業訂單持續下滑。此外,製造業投資回報率偏低,資金更青睞數字化服務和人工智能等領域,進一步抑制了製造業的復甦速度。
前方復甦之路仍有重重挑戰。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雪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PMI數據顯示,全球製造業波動復甦,服務業穩定增長。降息週期有助於服務業更快企穩。但是,經濟前景與出口疲軟,特別是在特朗普保護主義的政策預期下,製造業受到抑制,工廠產出與訂單增速下降。
未來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服務業的韌性能持續嗎?陷入困境的製造業何時能夠走出泥潭?
製造業、服務業“冰火兩重天”
在美國經濟維持韌性背後,分化也在加劇,服務業穩健增長,製造業進一步惡化。標普全球數據顯示,美國12月製造業PMI較上月回落,進一步陷入萎縮區間,服務業PMI創2021年10月以來最快,綜合PMI創2022年3月以來最高。
在歐元區,12月製造業PMI爲45.2,與上月持平,服務業PMI從49.5攀升至51.4。製造業成了拖累經濟的主要原因,連續21個月萎縮,而且12月的降幅爲一年來最大。雖然服務業PMI在11月短暫收縮後有所恢復,但無法抵消製造業的下滑,整體經濟活動仍處於萎縮狀態,12月綜合PMI初值爲49.5。
分地區來看,歐元區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德國和法國的經濟狀況均不容樂觀,12月經濟活動均出現收縮。
德國12月服務業PMI初值爲51,製造業PMI初值僅爲42.5,綜合PMI小幅回升至47.8,但仍遠低於50的榮枯線。儘管服務業活動出現小幅回升,但製造業產出卻急劇下降,創下三個月新低,這主要是因爲新訂單大幅減少、客戶需求疲軟以及海外市場需求不振。
漢堡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Cyrus de la Rubia還提醒,值得關注的是服務業的價格走勢。12月份,德國服務業的投入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達到了今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一般來說,經濟不景氣時,物價會趨於下降,但現在的情況卻並非如此,這表明傳統的“經濟增長放緩,通脹也會放緩”的規律可能不再適用。德國員工正在積極爭取更高的工資,這部分工資增長也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服務業的產品價格連續上漲。
法國服務業的收縮速度有所放緩,但製造業PMI創55個月新低,12月製造業PMI初值爲41.9,服務業PMI初值爲48.2,綜合PMI初值爲46.7。
漢堡商業銀行經濟學家Tariq Kamal Chaudhry表示,2024年,法國製造業經歷了極其艱難的一年,每個月製造業產出均出現萎縮,國內外市場訂單嚴重不足,導致就業形勢嚴峻。政治不穩定、建築和汽車等行業疲軟以及其他歐洲國家需求減弱等因素共同抑制了法國製造業。
與此類似的是,12月,英國製造業產出連續兩個月下降,且降幅進一步擴大,英國12月製造業PMI初值爲47.3。服務業產出小幅增長,較11月的低點略有回升,英國12月服務業PMI初值爲51.4。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首席商業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表示,英國經濟繼續避開衰退,經濟增長勢頭在年底回升,第四季度陷入停滯,而不是市場預期的負增長。不過,服務業的韌性和頑固的通脹狀況意味着,英國央行現在談論降息還爲時過早。
歐洲壓力更大
相對而言,歐洲製造業比美國更疲軟。
李徽徽對記者分析稱,歐洲製造業的疲軟既有外部市場因素,也有內部結構性挑戰。歐洲製造業恢復速度遠不及美國,主要由於歐洲嚴重依賴進口能源,2022年以來能源價格高企對工業生產帶來持續打擊,特別是德國的重工業。另外,與美聯儲相比,歐洲央行在貨幣政策調整上的靈活性不足,無法爲製造業提供及時的融資支持和需求刺激。最後,歐洲製造業高度依賴出口,而全球需求疲弱、貿易摩擦加劇使其外部市場顯著收縮。
在李徽徽看來,歐洲央行面臨的降息壓力遠大於美聯儲。一方面,歐元區通脹壓力已明顯緩解;另一方面,製造業與整體經濟下行風險加大,更快更大幅度的降息已迫在眉睫。若歐洲央行政策遲緩,歐洲經濟衰退風險將持續加深。
官方層面,德國央行預測,繼今年再度出現萎縮後,明年德國也很難實現明顯的增長。德國央行預計2024年實際GDP將下降0.2%,而6月份時的預測是增長0.3%;與此同時,2025年可能僅增長0.2%,較先前的1.1%下調了0.9個百分點。
法國央行也下調了對國內經濟增長的預期,政治動盪削弱了家庭和企業信心。法國央行如今預計2025年經濟僅增長0.9%,而不是9月預測的1.2%,法國央行還將2026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1.3%。
英國的經濟情況也不容樂觀。12月13日,英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英國10月GDP環比收縮0.1%,不及預期的增長0.1%,爲連續二個月萎縮,也是2020年以來首次出現經濟連續下滑。
分化或難長期持續
儘管歐美服務業火熱、製造業疲軟,但這一顯著分化或難長期持續。
李徽徽認爲,服務業火熱與製造業低迷的背離不會長期持續,歐美製造業低迷預計在明年上半年會出現明顯改善,服務業的補償效應將逐漸減弱,兩者分化將逐步收斂,迴歸相對均衡。
原因在於兩者的相互依存性。李徽徽分析稱,服務業增長依賴製造業,製造業萎縮導致就業機會減少,工資增速放緩,將最終抑制服務業的消費需求。另外,供應鏈重組的陣痛仍在,全球產業鏈轉移和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了製造業短期的動盪,但也將催生新的供應鏈佈局機會,例如東南亞成爲重要的承接地。最後,美聯儲與歐洲央行的政策分化將影響兩地製造業恢復的速度,歐元區可能依靠更激進的寬鬆政策改善製造業局面。
明年特朗普關稅的影響也需要密切關注。李徽徽表示,如果特朗普實施更高的關稅,將對美英歐經濟與PMI產生一系列影響。美國製造業短期受益,長期承壓,加徵關稅可能對美國製造業形成一定保護,提振本土產能與PMI,但關稅導致的進口成本上升將推高通脹,侵蝕企業盈利與消費者購買力。另外,歐洲是貿易順差型經濟體,汽車、機械、化工等主要產業對美出口依賴度高,若關稅壓力加劇,歐洲製造業PMI將進一步萎縮,經濟增長遭遇重挫。最後,關稅政策將推動跨國企業進一步向東南亞等地區轉移產能,重塑全球供應鏈格局,這對美歐製造業構成長期競爭壓力。
趙雪情對記者分析稱,特朗普主張實行“高關稅、低監管、低稅率、精簡政府機構、驅逐移民”的政策組合,對美國經濟具有多重影響。預計2025年美國經濟增速大概率下行,高關稅及其引致的貿易報復措施和通脹迴歸壓力將嚴重傷害美國經濟。
關稅成本將在很大程度上傳導至消費端,導致居民消費成本提高,私人消費增速可能快速回落。美國零售聯合會(NRF)的研究顯示,如果特朗普的新進口關稅提議付諸實施,美國消費者在消費能力方面每年可能損失高達780億美元。在全球貿易爭端下,美國貿易逆差可能不會得到緩解,其進口需求或訂單將轉移至東盟、墨西哥等其他國家。關稅政策及其引致的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路徑變化將限制美國企業投資。
此外,趙雪情還表示,美國財政擴張速度可能放緩,驅逐非法移民政策將對美國勞動力市場和經濟活動產生較大沖擊,尤其在農業、建築、餐飲等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和服務行業造成勞動力短缺,導致經濟活動減少和通脹壓力回升。
貨幣政策層面,趙雪情分析稱,特朗普上臺後美國面臨再通脹風險,美聯儲或將考慮放慢降息步伐,預計2025年降息節奏將更加謹慎,聯邦基金利率將逐步回落至3.75%—4%附近。歐元區降息需求更爲“迫切”,在消費和工業依舊疲軟的情況下,將維持寬鬆節奏繼續降息,預計2025年存款利率將降低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