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無人機“黑飛”,不能只靠罰
來源:南京日報
□ 裴桐
近年來,低空經濟蓬勃發展,各種類型的無人機加速飛進千萬百姓家。但隨之而來,無人機“黑飛”引發的偷拍侵權、干擾航班、失控傷人甚至危及國家安全等問題也日益凸顯。去年,河北廊坊市有無人機“黑飛”致國防戰備資源損失,涉事方最終被判賠償12.19萬元。然而,爲何嚴查嚴懲之下,無人機“黑飛”仍屢禁不止?
應該看到,無人機“黑飛”亂象背後,是我國低空經濟發展不配套、不充分的問題。一方面,部分“黑飛”事故與無人機產業自身產能不足、利用效率不高、技術不成熟有關。相對於需求端的急速增長,當前無人機持有量和公共飛行數據資源數存在較大缺口,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違規外包、他人借用情況氾濫。另一方面,目前對無人機“黑飛”的監管治理,特別是事前監測和事中反制能力較弱。相較於無人機的廣泛應用,無人機反制、電子對抗等低空安全防護技術的覆蓋面不夠全面。無人機的安全飛行,亟待更加完善的低空基礎設施網絡提供支持。
今年4月1日,國家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發佈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描繪了低空經濟全景圖。低空飛行器製造、低空基礎設施、低空運營服務和低空飛行保障是低空經濟的四個核心板塊,反映出無人機發展與整個低空經濟體系建設聯繫緊密、命運與共。
要解決無人機“黑飛”問題,根本在於推動低空經濟的一體化發展。《南京市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將“有效保障低空飛行活動”放在了方案重點任務的第一條,並在該條中強調要打造低空飛行數據平臺,建設低空地面基礎設施,構建低空數字智聯網絡,以推進飛行管控服務能力。低空飛行數據平臺可以有效提高數據的利用效率,彌補社會需求缺口;基礎設施和智聯網絡則能通過識別、檢測、反制手段對飛行器實行有效的技術監管。當下,無人機“黑飛”暴露出的種種問題,恰恰揭示了低空智聯網、低空安全產業等新賽道的巨大發展空間。
發展中問題不可避免,要在發展中治理、在治理中發展。面對無人機“黑飛”帶來的問題與困擾,不能只靠打擊和處罰;而是要站在更高層面,從低空經濟發展全局着眼,把問題當做機遇和挑戰,去推動整個行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讓科技更好服務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