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看懂“紅狼”爲什麼捨棄林小娘,頓悟中年人愛情的艱難

盛紘在劇版《知否》中是一個讓人印象很深的角色。很多時候,作爲一個父親,盛紘的偏心,縱容,甚至是狹隘,當之無愧是一個“渣爹”。

盛紘對墨蘭和林小娘的偏袒放縱,差點給整個盛家蒙上奇恥大辱。

但是,電視劇和原著在人物處理上,發生了差異。

在原著中,盛紘雖然偏愛林小娘、墨蘭,但還不至於失去理智;雖然對明蘭不是多麼上心,但還不至於那麼冷淡。

作爲一個成功混官場的士大夫,盛紘有政治的敏感,有家族的使命,有爲父的責任。

所以,整體看來,盛紘這一人物形象超過了很多一部分古代男性形象。

盛紘的家庭責任感很強,他非常看中家庭的和諧,哪怕只是表面也行。

在沒有林小娘之前,他和王若弗也過了一段時間的溫馨時光。

王若弗是王家嫡女,身份高貴,嫁入盛家,算是低嫁。

盛家老太太最是清明豁達,不會給媳婦站規矩。

所以,盛家前幾年的日子是風平浪靜,一派溫馨和諧。

舒適的環境容易讓人迷失。

王若弗事事要干涉丈夫,甚至私自接受賄賂,讓盛紘苦不堪言。

這給林小娘的出現提供了契機。

林小娘能識字,會作詩、善心機,這讓王若弗望塵莫及,也讓盛紘有了戀愛的感覺。

偏袒林小娘,是他一直以爲他和林小娘之間是愛情。

劇版裡特別放大了這種感情,並且讓這種情感矇蔽了盛紘的心。

而原著中則比較理性地處理了盛紘在情感與家庭之間的衝突。

雖然林小娘手段高明,屢屢讓盛紘心軟,但是他還是很有底線的。

林小娘再重要,也重要不過盛府的體面。

在明蘭生母難產身死,處理林小娘一事上,爲了保全家族名聲,選擇從輕發落。

“妻妾鬥爭的慘烈讓盛紘不寒而慄,於是他決心整頓。要恢復良好的家庭等級規矩,就得放棄對林姨娘的過度偏愛。從清海中爬上岸,站在大家長的角度,公平持正地管理家庭。”

所以,利弊權衡之下,只能選擇犧牲一方,換取更大的利益。

“盛紘要繼續做官,要博得一個好官聲,就不能讓人抓住了私德上的毛病。”

在對待孩子方面,即使偏愛墨蘭,但也至於一葉障目,盲目寵愛。

他意識到吟詩作賦到底比不上正經涵養,在爲墨蘭擇婿方面,也知道嫡庶有別,不像林小娘一般癡心妄想。

至於明蘭,也沒有那麼冷漠,不管不問。

明蘭幼時體弱,盛紘將她安置在大娘子房中,怕大娘子照顧不周,會時時來查問。

當三個女孩都被孔嬤嬤責罰打手板後,他沒有看另外幾個女兒,而是“輕輕抱起明蘭,冷聲吩咐各自回去,自己則抱着明蘭往壽安堂去了。”

除了關心子女的生活方面,盛紘對子女的教育以及婚姻都很重視。

在母親們都將眼光聚焦在女婿家的身份地位時,盛紘則道出了自己對女兒的期望:

“只希望她嫁個有擔當的男人,夫妻和睦,琴瑟和諧,將來生兒育女,一生平順。”

言語間飽含了慈父的殷切心腸。

爲華蘭選擇夫家,他慧眼識珠,主張將華蘭嫁給被朝廷冷落的忠勤伯爵家二兒子袁文紹。

大娘子很不以爲然,而盛紘的觀點則是:

“這袁家因爲遭過難,他家子孫比一般的能幹懂事,有過磨難的方知立業之難,我瞧着袁文紹很好。”

事實證明,盛紘的選擇沒有錯。

袁文紹的確是一個有擔當、正直的好男人,和華蘭經歷了一系列的考驗,終於苦盡甘來,甜蜜廝守。

作爲王家的兩個女婿,康和盛紘的人生朝着相反的軌跡發展。

當初,康海豐和盛紘同時向王家求親。

康家聲勢正好,而康儀表堂堂,完全碾壓盛紘。

可是,二十幾年後,兩人的際遇完全顛倒了過來。

盛紘憑着自己的努力,當然也離不開王家的提攜,一路混到了五品大員。

在外任期間,也是政績斐然。

只用了兩三年的時間,就將偏遠的登州治理得豐饒富庶,當地百姓也是交口稱讚。

反觀康海豐,他靠着祖上留下的產業過活,不思進取,只沉迷於溫柔鄉。不斷地娶小老婆,甚至動用了老婆的嫁妝。在王家一直擡不起頭來。

盛紘靠着自己的經營,一步步地趕超了康家。

後來,盛長柏中了進士,進了翰林院,深得聖上的器重。

這和盛紘的教育也是分不開的。

他極其看中家族的力量,一個家庭要想長久不衰,子孫的教育不可鬆懈。

盛紘的理想和抱負,在潛移默化之下影響了兒子們。

而康家的幾個兒子,沒有幾個爭氣了,大概都學了父親的樣子。

就連王家,因爲子孫不爭氣,也漸漸落了下風。

在這點上,我們不難看出盛紘的眼光和判斷能力。

這也是一個官員所必備而修養。

在官場上,盛紘一直是平坦順遂,風生水起。

除了跟他謹慎勤勉密不可分之外,還因爲他高超的政治手腕和爲人素養。

在上級面前,說話得體有分寸,不卑不亢,長袖善舞。

郡主娘娘將齊小公爺送到盛府讀書,嘴上說着謙虛的話,語氣中神色中流露的盡是驕傲。

“彷彿齊衡在盛家讀書是給了盛家面子似的。”

這時候,就要看盛紘的語言藝術了。

說重了,得罪了上級;說輕了,又顯得卑微。

他搬出了齊公爺最敬仰的開國劉相。

“讀書靠的多是自己用功。太祖爺時的劉、李二相,先帝時的三楊,縱橫捭闔,運籌帷幄,何等能耐,他們可也都是貧寒子弟出身,那可真是叫人敬佩。”

齊公爺聽完面色大好,盛紘巧妙地化解了尷尬,又維護了盛家的臉面尊嚴。

明蘭嫁入顧家,顧家的五老太爺是一個非常清高的人,對身份不如自己的從不正眼瞧。

盛紘卻在一場家庭宴會上,和五老太爺相談勝歡,一見如故,恨不得要拜把子結爲異性兄弟。

盛紘非常善於交際,長期的文化學習,使得他談吐風雅,氣質不俗。

而且,他能很快地適應官場上的那一套:

“不論他心裡多看不起對方,總能表現出十分舒心的態度。”

中年人的世界裡,責任高於感情。

盛紘就是及時意識到這一點,纔沒有一直被林小娘牽着走。

當林小娘和墨蘭串通一事敗露後,盛紘會“絕情”地要打死她,以免給家族帶來更大的災難。

在家族榮耀與個人喜好面前,他選擇了前者。

這纔有了後來家族的繁榮和鼎盛。

相比較其他一些整天將愛情掛在嘴邊,對家庭不負責任,在外拈花惹草的“真渣男”,盛紘對家庭的守護,對自己和子女的嚴格要求,使得這個人物形象都要高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