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遭圍攻,“最低價”爲何成了原罪?

近日,農夫山泉董事長鍾睒睒開炮“低價戰”,指責相關互聯網平臺“讓價格體系下來,對中國品牌、對中國的產業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此次爭議再次將電商平臺的低價競爭推至風口浪尖,爲公衆提供了一個思考契機。

近年來,雙十一已經從熱鬧鬧變得靜悄悄。按照百度指數,從2019年開始,雙十一的熱度已經連續6年下降。天貓停辦“雙11”晚會、“平臺賣了多少億”不再是話題、主播也不再公佈個人戰績……全民的購物熱情在線上已經達到瓶頸和接近飽和。

爲什麼雙十一會淪落至此?雖然大衆需求依然存在,但是由於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平臺的營銷機制促使商家們紛紛加入低價競爭,大品牌們也不例外。

所謂雙十一的消費高潮,某種程度上異化成了低價格虧本買賣、血本倒貼的代名詞。尤其是直播帶貨出現後,直播間的流量幾乎衝破了一切標準底線,線上帶貨比拼幾乎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肥田沃土。

電商領域的反內卷已經是迫在眉睫,直播帶貨不是法外之地。反內卷的基本路徑有哪些?線上的營商環境又如何改善?

來源:福卡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