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需夯實誠信基石

近期,電商頭部主播頻繁出現帶貨“翻車”,給“雙11”購物熱潮的開啓澆了一盆冷水。不少人“買買買”之前,都要打個問號:主播慷慨激昂的話語背後,到底有幾分是真的?

直播帶貨如今是流量變現的風口,不少網紅、影視明星甚至媒體人紛紛轉戰這個領域,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購物體驗。直觀的產品介紹、良好的實時互動,直播帶貨的確可以幫助消費者更好決策,增強購買慾望,帶來很多變化。

然而,無論商品交易方式、交易主體、交易額如何變化,商業的本質從來不曾改變。商業靠的是誠信連接買賣雙方,一旦誠信崩塌,交易的基礎將不復存在。遺憾的是,一些主播爲了掙快錢,忽視了買賣誠信,用五花八門的語言行爲、表達藝術甚至劇情表演,讓濾鏡中的產品顏值拉滿、無限美好。

每次信誓旦旦之後的翻車,透支的都是消費者的信任。當消費者難以辨別屏幕後產品的本真原貌,而必須用“火眼金睛”去透視和洞悉,打起精神去避開主播們玩的“文字套路”,客源的流失和市場熱度消減將是必然後果。對產品的不信任最終也將傷害直播帶貨的商業主體,連累平臺經濟。

直播帶貨越熱,越要加強對帶貨主播、商家等的剛性約束。要完善法律法規,進一步釐清主播、平臺、商家等各方的法律責任和義務,爲監管部門提供明確的執法依據。對於利用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獲得鉅額收益的情況,要建立嚴格的處罰機制。當有人爲了追逐利潤而犧牲誠信時,要讓獲利方真正吃到苦頭,而不是僅僅失去一點甜頭。多采取這樣一些舉措,才能進一步遏制直播亂象,穩定行業生態。

加強對直播帶貨全過程監管很有必要。頭部主播往往在行業內有“標杆效應”,要進一步加強對他們的有效監督和約束。消費者往往無法在直播帶貨中獲得產品的實際情況,這就給一些不合規產品留下了漏洞,對生產企業的抽查與檢驗也要加強。直播平臺應建立有效的審覈機制,杜絕不合格產品通過直播渠道進入市場,確保產品從源頭到銷售環節的合規性。

直播帶貨這個新興的電商模式究竟能走多久,取決於各方能否堅守誠信經營的底線,尊重消費者的權益。網紅主播的翻車敲響了行業規範的警鐘。相關部門不妨拓寬監督舉報渠道,將直播電商置於全社會的廣泛監督下。早日發現並積極處理直播電商領域的不規範行爲,才能剎住不誠信的歪風,讓直播生態日益淨化。 (作者:杜 芳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