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不斷!胡錫進談丘成桐最新講話:中國數學距美40年代水平尚遠【附中國高校建設現狀與發展趨勢】

圖源:攝圖網

近日,國際知名數學家丘成桐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辦了一場題爲《中國數學的現狀和將來》的講座。在講座中,丘成桐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數學的發展水平尚未達到美國20世紀40年代的標準,這一觀點迅速引發了廣泛討論和深入思考。

一方面,許多人認同丘成桐的看法,認爲中國在數學領域仍需努力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爲丘成桐的評價過於苛刻,沒有充分考慮到中國在數學領域的實際成就和進步。

對此,知名評論員胡錫進發文稱自己不認同丘成桐的這種說法。他表示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與當今世界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發展情況。但是胡錫進也指出,這場講座全文有當時的特殊語境。

胡錫進表示,“丘成桐是著名美籍華人數學家,他說中國今天的數學水平不及上世紀40年代的美國,其實指的是中國在數學界的影響,創新能力,行業帶頭人和人才儲備水平不及當時的美國,而不是說中國今天的數學計算能力和應用水平不如當時的美國。他的這些話有沒有一些道理,我覺得只有很專業的人士纔有能力分析。但是他的那張PPT圖片傳到互聯網上,把他的意思完全簡化了,而且成爲了‘中國行還是西方行’這個網上熱懟話題的一個噱頭。”

此外,胡錫進也強調了將內部研討通過截取的方式片面帶到互聯網上的不良影響,認爲這種做法會抑制內部豐富的探討,使得在研討會上發表言論變得更加謹慎。他認爲在小範圍講座上,即使有幾句話不準確,只要沒有政治上的惡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一旦拿到輿論場上就會成爲另一回事。

數學作爲一門基礎學科,對高校的教學和科研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丘成桐教授的講座引發了人們對中國數學發展的深入思考,也引發了對中國高校整體發展狀況的關注。

國際化水平有待提高

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各高校不斷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注重與國際高水平大學和國際一流學術機構交流合作,引進國外優質的教育資源,將國際化的元素融入教育教學中,從而培養高端人才。

擴大留學生規模,優化國際生源結構,培養優秀國際人才,提升高校在國際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積極通過多種形式開展高端國際人才交流。

師資隊伍建設亟須加強

一是教師隊伍的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高層次人才和優秀後備人才總量較少,學術領軍人才不足且年齡結構不合理,優秀青年教師的數量和質量需要進一步提升,創新人才培養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學科領域的人才隊伍出現斷層情況,對高端人才和高層次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和引進需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化人才匱乏,引進外籍教師和海歸人才數量較少,應用型科研人才缺乏。

二是教師隊伍的考評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教學和科研的矛盾仍然突出。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仍然存在。“五唯”(即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壁壘在實踐中的破除有待進一步深化。

三是教師隊伍的培訓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沒有結合教師個人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師培訓,培訓覆蓋面狹窄、專業性不強、形式化嚴重等問題仍然存在。

數據顯示,各地方師資力量差距較大,山東、湖北、浙江、廣東等地區不僅高校專職教師總量大,學歷高、職稱高的師資人才也多,相比之下,西部地區只有四川、陝西的師資力量比較強。河南省高校的師資規模很大,相應的高級職稱人才卻明顯與之不匹配。

科研經費支出快速增長

長期以來,我國踐行科技興國與人才強國戰略,大力發展科學研究,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快速增長,支出強度持續提升。“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科技的大投入必將迎來創新的大迸發,中國科技創新未來更可期。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投入總量邁上3萬億元新臺階;R&D經費投入強度較快提升,躍上2.5%的新高度。

綜合來看,經過往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國“雙一流”建設和一流本科教育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總結“雙一流”建設和一流本科教育發展成就,反思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展望未來發展方向,不僅對“雙一流”建設和一流本科教育發展有幫助,還有利於我國高等教育的長足發展。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高等教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諮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