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眼看盤 | 股指衝高回落,北向流出

週四A股衝高回落,收盤時各大股指大多小跌。上證綜指微升0.09%至3074.22點,上午盤中曾一度衝上3100點大關,但午後顯著回吐。其餘主要股指均爲小跌,深綜指跌0.11%,創業板綜指跌0.5%,科創50指數跌0.69%,北證50指數跌0.01%。

北向資金淨賣出52.85億元,爲連續第三天淨流出。周邊股市漲跌不太大,美股隔夜小跌,港股小漲,恆指漲0.82%,恆生科技指數漲0.5%。匯市方面,美元指數週三及週四顯著回落,人民幣匯率則有所升值。

值得一提的是,週三開始的美元回落與市場對美聯儲降息預期波動無關,而是與亞太多國出聲暗示干預匯市相關——在日、韓方面,主要是美、日、韓三國財長會議聯合聲明釋出了“不樂見日元、韓幣過分貶值”的信號;在印尼、菲律賓方面,是當地財政金融官員均釋出了希望匯市平穩的言論;在我國方面,週四我國央行表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防止形成單邊一致性預期並自我強化,保持人民幣匯率水平基本穩定。

A股盤後有機構分析師稱,午後股市回落的部分原因或許與“4.19魔咒”日相關,因這使資金產生些迴避心態。這樣的說法可能也算合理,只是個人多少還是有些懷疑的,因我相信A股衝高乏力主要是與經濟基本面相關。雖然近期我國公佈的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產值、GDP等數據優於預期,然而極其重要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卻不及預期,這多少就會使投資者對後續經濟前景產生一些擔憂。消費是與CPI緊密相關的,當消費數據不佳時,投資者對後續物價數據也就沒有太多理由樂觀了。

按一般常識來看,也只有當內需較爲暢旺時,供給層面的增強數據纔會更有意義,或者說纔會更具持續性。對於外資來說,受其多年來所處環境的影響,他們應該會比內資更加看重消費,這也是看似較爲良好的經濟數據並未誘發外資明顯流入的極重要原因之一。

全A總成交額爲9554億元,較週三的9237億元有所放大。個股方面,低空經濟、能源金屬、電機等個股表現相對較好前,電力、採掘、公用事業、ST等個股表現稍弱。

低空經濟概念股最近幾周已反覆表現,這個板塊上漲應該是有些基本面支撐的,屬於“新質生產力範疇”,而且遠未達到產能過剩的程度,故投資者未來可反覆關注。週四低空經濟板塊的上漲與些利好消息相關,工信部副部長單忠德週四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工信部將進一步加強部門協同、央地聯動,加快打造低空經濟增長新引擎,重點加強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裝備創新,二是加強應用牽引,三是增強技術貫通,四是強化標準支撐。

未來A股大概率或延續震盪格局,股指上漲動能明顯不足,但下跌同樣也較困難。操作方面,建議投資者繼續持股,品種方面適度向業績、股利都較穩定的公司傾斜。未來能打破股指平衡格局的力量在外部主要是美聯儲利率動向,在內部是我們政策信號的進一步釋出。由於最近公佈的中國供給側數據不錯,故投資者一般應期待些與“提振消費”相關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