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少年科學家 張昭鼎基金會「瑪麗居禮科學營」開始報名

2024「瑪麗居禮科學營」,選定「AI 人工智慧:前瞻與挑戰」爲主題,7月5至8日在師大林口校區舉辦,活動報名至4月26日,有興趣的同學可上張昭鼎紀念基金會網站(https://reurl.cc/M4YzVW)瞭解。圖/張昭鼎紀念基金會提供

「張昭鼎紀念基金會」爲紀念張昭鼎教授成立,張昭鼎開創國內近代無機化學研究先河,更提升國內核子化學的水準,是走出實驗室的公共事務的行動者。張昭鼎紀念基金會每年舉辦「瑪麗居禮科學營」,4天3夜,全部免費,讓高中職學生參與實驗室實作課程,並安排科學家、企業家與學生面對面對談,引領開啓人生方向。

今年特別選定「AI 人工智慧:前瞻與挑戰」爲主題,將於7月5至8日在師大林口校區舉辦,活動於即日起開始至4月26日接受報名,有興趣的同學可上張昭鼎紀念基金會官網(https://reurl.cc/M4YzVW)瞭解。

張昭鼎於1957年畢業於臺大化學系,隨即考上清大原子科學研究所,後到德國取得博士學位,大學時代其經常和中研院士中李遠哲共同討論學術,以及如何用科學教育做爲改造社會的可能性。1993年,張教授因氣喘突然離世,李遠哲爲了完成摯友念茲在茲的科學教育,特別成立「張昭鼎紀念基金會」。

張昭鼎是開創研究的學者,但很多人不知道,他當年在清大化學系任教時,和清大數學系黃提源教授,是臺灣第一次教授走出實驗室參與環保抗爭行動發起者。

張昭鼎豪爽敢言,認爲知識分子對於社會改造有其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對於清華校內及社會上的公共事務都極爲關心。他曾對學生說:「該說是的就說是,該說不的就說不,不管你面對的是誰。」這樣的態度,也具體反映在他從事的社會改革運動上。

1986年,某化工廠長期排放含惡臭廢氣,清大光復路正門到寶山路後門,從清大東院至新竹中學一帶,全是臭氣流竄區域。清大師生長期爲惡氣所苦,經常得緊閉門窗、避免惡氣流入。附近居民多次向化工廠抗爭,清大多名教授也加入抗議行列,是臺灣首起教授參與環保抗議的運動,參與地方社區事務的開始。

張昭鼎利用個人所學,分析化學物質對人體的影響,提供居住在北院的黃提源教授具體有力證據,揭發擴散到隆恩圳、9甲埔圳的污水毒害土地的現況。黃提源跳出來批判某化工廠製造污染、不按照環保程序,引起在地民衆的共鳴,甚至用水泥堵死工廠大門,斷他生產線。

張昭鼎、黃提源、李昭仁三位教授更輪流站上水源裡靈安宮前的臺階,演講抗議化學公害,當時可說是極具突破性的活動,也促成隔年新竹公害防治協會成立。

抗議、衝突等激烈手段實不得已,因爲政府遲遲不肯飭令化工廠停工,人民只好自力救濟。張昭鼎等人在主張憲法的保障下,人民至少應該要有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經過一年多抗爭,終於促使工廠停工,這是環保運動的一次巨大成就。經此事件,也將清大與在地緊密結合。

張昭鼎除參與環保抗爭活動,對科學教育特別重視,參與「科學月刊」編輯與發行,也到全國各地舉辦「科學救國」、「全國科技會議」等活動。承此傳統,張昭鼎紀念基金會每年爲高中職學生舉辦4天3夜全部免費「瑪麗居禮科學營」。

今年主題是「AI 人工智慧:前瞻與挑戰」爲主題,於7月5至8日在師大林口校區舉辦,活動於4月8日開始至4月26日接受報名,有興趣的同學可上網瞭解。

●「瑪麗居禮科學營」報名網址:https://reurl.cc/M4YzV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