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癌友 李啓誠完成骨髓移植數百例

李啓誠執業20多年,共完成數百例骨髓移植,最高齡紀錄爲74歲婦人。(李啓誠提供/王家瑜臺北傳真)

骨髓移植是血癌患者的最後生機,臺灣自民國72年發展至今,正好完成1萬例,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啓誠也貢獻不少,他執業20多年來,完成數百例骨髓移植,其中最高齡的個案是74歲的老夫人,目前已經84歲了。

民國78年,李啓誠在臺北馬偕醫院擔任實習醫師,當時安寧照護領域剛剛萌芽,馬偕醫院是全臺最早投入的醫療院所之一。雖然懷抱着照顧癌末病人的志向,但由於安寧照護屬於家醫科範疇,自己卻對蘊含廣大學識的內科更有興趣,因此最後選擇內科的血液腫瘤科作爲一生志業。

秉持着照顧弱勢的精神,李啓誠畢業後前往花蓮慈濟醫院服務,後來在醫院安排下到臺大醫院專科訓練,民國90年學成,把骨髓移植技術帶回花蓮,並完成該院首例成人骨髓移植。

李啓誠回憶當時骨髓移植還有很多待突破之處,例如許多血癌患者都是60歲以上發病,但礙於技術限制,骨髓移植患者僅限年輕人。民國93年,李啓誠遠赴美國西雅圖的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學習迷你幹細胞移植技術,親自參與70歲患者骨髓移植,當時是一大創舉,並把技術帶回臺灣,造福更多高齡患者。

李啓誠曾收治一位血癌患者蔡先生,由於癌細胞擴散到腦部和神經系統,導致半身癱瘓,當年37歲的他無法站立,每天打嗎啡止痛,由於兄弟姐妹沒有配對成功,使用的是骨髓庫配對到的捐贈者,原本擔心複發率高,但至今12年沒有併發症,不僅重回職場、每天爬樓梯練身體,最近還自掏腰包參加健言社,希望提升口才,號召100人驗血建檔,把這份善心傳遞下去。

在臺灣,非親屬骨髓移植佔比達4分之1。李啓誠指出,這些透過骨髓庫媒介的愛心捐贈,代表臺灣整體文化和公民素養達到很高的境界,且非親屬移植的成功率已經和親屬移植並駕齊驅,技術相當成熟。

近十年來骨髓移植有新進展,直系親屬可以採取「半相合移植」,目前在國內佔比約1成,李啓誠認爲「也是了不起的成績」,而歐美執行半相合移植的成功率已經等同非親屬全合移植,臺灣在經驗和知識方面還有進步空間,是未來努力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