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這場發佈會,關於IPO、退市、投融資等有哪些關鍵信息?

本文轉自:環球網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日前,證監會舉行新聞發佈會,圍繞“註冊制改革”“資本市場法治建設”兩大主題介紹情況,其中對當前市場關注的IPO監管、再融資、減持等熱點問題進行迴應。

貫穿資本市場監管全鏈條各環節

註冊制改革以來,證監會始終秉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的理念,並貫穿於資本市場監管的全鏈條各環節。據證監會綜合業務司主要負責人周小舟介紹,在事前,堅持質量優先,強化發行監管,嚴把IPO入口關。綜合運用輔導驗收、審覈問詢、多要素校驗、現場督導、現場檢查、投訴舉報覈查等多種方式,督促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切實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加強穿透式監管,對IPO申報企業的股東覈查全覆蓋,嚴厲打擊違規代持、以異常價格突擊入股、利益輸送等行爲。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註冊制改革以來,證監會已對從事投行業務的69家證券公司、381名責任人採取了監管措施,特別是對問題嚴重的5家證券公司暫停保薦業務,對55名從業人員認定爲不適當人選,行業機構合規意識明顯增強。

而在事中事後,加強上市公司持續監管,接續實施兩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深入開展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集中整治財務造假、違規佔用擔保等突出問題,取得積極成效。且周小舟還表示,正在推動建立資本市場防假打假綜合懲防體系,持續加大違法成本。同時,深入貫徹《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建立健全中國特色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嚴厲打擊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嚴重違法行爲。註冊制改革以來,證監會查辦各類案件近1900件,向公安移送涉嫌證券期貨犯罪案件近600件,堅決查處康美、康得新、紫晶存儲、澤達易盛等一批大要案,向市場傳遞了“零容忍”淨化市場生態的強烈信號,監管震懾力明顯增強。

拒絕“帶病闖關” 堅持“應退盡退”

在IPO方面,證監會發行司司長嚴伯進提到,註冊制絕不意味着放鬆把關。可以說,發行監管更加嚴格,對IPO企業的質量要求更高。試點註冊制以來,證監會和交易所從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出發,持續向市場傳導從嚴監管理念,申報企業和中介機構都切身感受到責任和壓力。試點註冊制5年來審結的1000多家企業中,撤回和否決比例近四成,堅決把“帶病闖關”和不符合條件的企業擋在市場大門之外。

嚴伯進指出,實踐中,證監會和交易所堅持從嚴審覈,綜合運用審覈問詢、現場檢查、專項覈查等手段防範財務造假,強化內控和公司治理要求,關注持續經營能力,精準執行產業政策,整治信息披露中的過度包裝、“僞創新”等問題,強化發行定價等行爲監管,維護市場秩序。同時,堅決落實“申報即擔責”,對審覈和現場檢查發現問題的發行人、中介機構,按照問題性質,該整改的整改、該問責的問責、該移送立案的移送立案。

此外,隨着全面實行註冊制,A股常態化退市逐步形成。但也有市場觀點認爲,A股退市率不高。對此,證監會上市司司長郭瑞明認爲,退市改革的核心是堅持“應退盡退”,在退得下的同時還要退得穩,也並不是退得越多越好。

且郭瑞明表示,下一步,證監會按照改革要求持續鞏固深化常態化退市機制。一是繼續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支持通過吸收合併等方式有效整合資源,推動完善破產重整制度。二是嚴格執行退市規則,堅持“應退盡退”,嚴厲打擊退市過程中伴生的財務造假、操縱市場等惡意“保殼”行爲,維護退市制度的嚴肅性。三是堅決防止“一退了之”。公司及相關方違法違規的,即使退市也要堅決追責;違法違規行爲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支持投資者運用《證券法》規定的各項賠償救濟舉措,維護自身權益;推動退市公司依法、有序進入退市板塊,保護投資者知情權和交易權等基本權利。

培育主動穩定的長期投資力量

2023年8月底和11月初,證監會和交易所兩次向市場介紹了優化再融資的監管安排,包括限制破淨、破發等情形企業再融資,要求必須在用好用足前次募集資金的前提下才能再融資等。對此,嚴伯進在發佈會上指出,核心是從嚴從緊、扶優限劣。一方面加強逆週期調節,對再融資提出進一步嚴格要求,維護一二級市場平衡發展,另一方面滿足上市公司的合理融資需求。

“市場能夠看到,優化再融資安排落地以來,再融資公告預案和受理家數少了,說明上市公司實施再融資更加審慎理性了。”嚴伯進稱,同時,核發批文數量明顯下降,去年9月-12月核發95家批文,較前8個月月均減少40%,嚴格把關的監管導向更加鮮明。啓動發行和再融資募集資金也少了,去年9月-12月,募集資金月均271億元,較前8個月下降43%,逆週期調節和扶優限劣的效果正在顯現。

而在對於促進融資端與投資端平衡發展上,證監會機構司司長申兵指出,2019年啓動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後,在保持IPO常態化的同時,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加大中長期資金引入力度,積極培育主動穩定的長期投資力量。

據申兵介紹,從融資端看,近五年A股IPO總額2.2萬億元,再融資總額3.8萬億元,合計融資總額約6萬億元。資本市場只有不斷有新的優質公司上市,才能保持這個羣體一池活水,這個基石才能不斷夯實。從投資端看,加強投資端建設,積極推動各類投資者加大對A股市場的投資力度。公募基金、養老金、保險等中長期資金合計持有A股流通市值從6.4萬億元增長至15.9萬億元,增幅超1倍,持股佔比從17%提升至23%。權益類基金從2.3萬億元增長至7萬億元,佔公募基金規模比例從18%提升至26%。北上資金持A股流通市值從0.7萬億元增長至2萬億元。個人投資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從10.8萬億元增長至22.1萬億元。資本市場投融資兩端總體保持平衡發展。與此同時,投資者回報持續增強。近五年A股累計分紅8.4萬億元,分紅金額超過當期融資額;公募基金累計盈利2萬億元,分紅2.2萬億元。

此外,減持制度是資本市場的一項基本制度,關係市場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在郭瑞明看來,制度設計的邏輯是嚴控大股東、實際控制人減持,包括各種繞道減持。此外,對各類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投資股份減持,實施了差異化的政策。

據郭瑞明介紹,總體來看,我國市場的股份減持制度相比境外市場更嚴。按當前指標測算,滬深共有近2300家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減持受到限制。一些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還主動終止減持計劃。對於各類違規減持,證監會及時責令改正,相關主體主動購回並向上市公司上繳價差收益;情節嚴重的,依法處罰,維護了減持制度的嚴肅性。

且爲引導更多創投機構投早投小,促進資本形成,證監會早在2018年發佈了《上市公司創業投資基金股東減持股份的特別規定》,2020年又做了修訂,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投資期限越長,減持限制越少。而這一政策2020年以來沒有任何改變,並將長期保持穩定,以促進“募、投、管、退”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