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成熟,是收起你的“窺探欲”

最近刷到了“鋼鐵俠”牛鈺的故事,感觸頗深。

牛鈺在地震中失去一條腿後,待生活走上正軌便成了一名博主。

本該歡喜,但來自網友的謾罵,也接連而至:

博眼球、長得醜,看不下去……

她試圖解釋假肢是身體的一部分,但只是隨手記錄,也難逃一衆網友的“審判”。

她常常爲此所困擾:“惡評,讓我覺得做什麼都是錯,但凡視頻露出假肢,就被看成在博取同情。”

一句心聲,表現出這個女孩對過度窺探的無力。

想起一句話說:“明明自己生活‘無礙’,卻成了別人眼裡的妨礙。”

有時,善意也會變成惡意,乃至肆無忌憚開始蔓延。

如果可以,別做那個“差評師”,若是尊重,還請收起你的“窺探欲”。

看到一句話說:“關注陌生人,也是關注我們自身。”

但,物無美惡,過則爲災。

這就好比是走在大街上,個性突出的路人,總會搏得更高的回頭率:

或因身體缺陷,或因奇裝異服,這時被人多看幾眼,都有被冒犯到。

記得看過一篇有關容貌焦慮的文章,就曾提及女性被逼上絕路的故事。

舟舟原先是個胖女孩,後來用一年時間,從150斤減到95斤。

朋友們費解她的暴瘦,直至某天她暈倒後被送到醫院,真相才被揭開。

原來,這般極端的減肥執念,皆源於她打小被他人嘲諷的過往。

中小學時,舟舟體重超標,同學會叫她“霸王龍”,把她評爲班級最醜的女生。

有些調皮的男生看到她經過,還會故意伸腿使絆子,看她出糗。

那時,她就像一隻受傷的小刺蝟,只想蜷縮起身體屏蔽周遭一切。

饒是如此,她也不能迴避傷害。

青春期的小女生,也會想和喜歡的同學做朋友,但旁人一起鬨,身邊就會響起戲謔的聲音:

“麻煩你先照照鏡子!”

“看見你就吃不下飯!”

每每這時,舟舟就會因羞憤氣到發抖,而旁人則是無心到以此爲樂。

長此以往,她只能用減肥來獲得安全感,而那些冷眼給她留下的陰影,卻不會消失。

《菜根譚》中有言:“不揭他人之短,不探他人之秘,則可以此養德疏害。”

想來的確如此。

縱然無意,也能傷人於無形。

肆無忌憚的“注目”,就像一把利刃,插在他人心上。

有些關注,頗失風度;收回視線,才最難得。

倘若幫不上什麼忙,那就回避別人的難堪,也是一種修養。

攝影博主@良田有句個性簽名:“各花各有各花香。”

話如其事,用來形容這樣一期內容,很是貼切。

被拍攝的女生是一位服裝店老闆,直播賣衣時被網友追問:

“爲什麼臉上紅一塊紫一塊?”

“我看你的臉,就不靠譜;我看你穿的衣服,就不想買。”

惡意滋生,隻言片語就可以。

但這位女生依然笑着回答:“天生的胎記,不買沒關係的。”

每次面對各種質疑與嘲笑,她會選擇忽略,即便過往工作時,有同事抱怨看見她連飯都吃不下,她也坦言:

“因爲長相,纔有更多人記住我。天生的胎記,也是一種福氣。”

所以,在拍攝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

烈火與玫瑰遮去臉上的印記,她眼裡的光如星火,照亮自己的熱愛。

我想,這一刻無關任何注目,她也能活得像女王般矚目。

而與人相處,只能窺見他人不足,目之所及也只會是荒原;

當我們開始“無視”那些不完美,眼中才會浮現風景。

比如,當別人受挫時,少打聽,在時光中自愈的人更顯堅韌;

在你想幫助他人時,不被需要是負擔,被接受的善意纔會發光。

所謂相處舒適,就是假裝看不見、聽不到,避而不談勝過盲目愚善。

允許別人不完美,纔會產生美。

好的壞的,都能如他所是,每個人才能找到自己專屬的人生答案。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人都有窺私慾。

尤其是當下網絡信息的“透明化”,讓不少人的“窺探”行爲失去底線,傷人於無形而不自知。

譬如,生活中不乏聽到這樣的發問:

“你在寫什麼呀?”“你以後想幹什麼呀?”

明明只是萍水相逢,卻時常會讓人對上陌生的眼睛,一瞬不眨地望向自己的私人空間。

想起一句話說:“越界的眼光,即便出發點是好的,但卻像黑洞吞噬着別人的自由。”

他人未曾主動提及的事,就別問,不越過交往的邊界,纔是真正的成熟。

記得在《朗讀者》的一期節目中,徐靜蕾朗讀史鐵生的那篇《奶奶的星星》時,幾度哽咽。

只因她打小跟着奶奶長大,往事涌上心頭,思念難以抑制。

老人去世後不久,她也曾萎靡不振,陷入低谷。

所以時隔多年,當文字跨越時間把她拉回與奶奶相處的回憶時,依然會感到陣痛。

在此情景下,主持人完全可以繼續追問,以挖掘親情中的溫暖進行煽情,博取收視率。

但彼時的主持人,一句話沒說,只是保持沉默,以示尊重。

因爲,奶奶是徐靜蕾的掛念,若悲傷不可言說,去揭別人的傷疤,只會形成二次傷害,分寸盡失。

畢竟,每個人都有想要守住的“心事”,不知別人經歷了什麼時,無需做到感同身受,但可以收起那想要一探究竟的慾望。

恰如喬治.戴德在《自我邊界》中寫道:“所謂邊界,就是讓你的事歸你,讓我的事歸我。”

凡事只有剋制住粗鄙的好奇,纔不會有猝不及防的中傷。

這是對他人的慈悲,也是對自己的約束。

懂得收起一念而起的窺探欲,纔是真正的成熟。

每個人都有想守住的秘密、不可言說的悲傷。

若是過於熱心,關心也會變成傷害。

所以我們該如何釋放善意呢?

絕非看到有人跌倒就扶起,窺見別人受傷就送藥,而應該像楊絳先生在書中寫的那樣:

“人家窗戶上掛着窗簾呢,別去窺望。”

不逾越邊界,少看幾眼,已然是最好的安慰。

往後,願你收回灼熱的眼光,尊重不完美的他,包容不完美的自己。

一鍵三連,願所有人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