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楊冪給內娛演員敲響“警鐘”,孫儷的話終於有人信了

文案|羅生

編輯|喵三三

當下的國產劇市場,爛劇頻出。

比如《城中之城》,拍着拍着劇情就失去了金融行業的專業味道,而是透着一股中年偶像劇的爛俗氣息,看得人渾身起雞皮疙瘩。

還有《承歡記》,女主麥承歡這種“乖乖女”的人設實在不是楊紫表演的舒適圈,與許凱搭檔也不來電。

換句話說,這是一部演技、劇情僅粉絲可見的劇作,放在普通觀衆眼裡,無趣至極,也難怪沒爆起來。

但一部更比一部爛,《哈爾濱一九四四》的上線吸引了觀衆全部的罵聲。

一方面是劇情太降智了。

男主全靠光環來進行臥底計劃,反派女主則是個戀愛腦,每次試探都被男主輕飄飄帶過,一點沒有經典諜戰的韻味。

另一方面則是演技不行。

倒不是說秦昊、張子賢、張國強這些戲骨演得差,而是因爲流量演員楊冪的表現太差勁,憑一己之力拖垮了演技質感。

01 演技做作

其實楊冪在這部劇中飾演的關雪是個極具張力的女性角色。

她身爲特務科的頭子,做事獨斷專行,心機頗深,明擺着是要跟王鷗飾演的汪曼春對壘。

只可惜楊冪還沒有王鷗那兩下子。

首先,她這個體態就不像是當官的樣子。

彎腰駝背,伸脖聳肩,怎麼穿制服都不好看,站在哪裡也沒有啥氣場,全靠粉絲的想象力。

既然氣質不夠,那就只能靠表演來立住人物了。

但咱也不知道楊冪戲外請的表演老師到底是誰,咋還把她越教越回去,甚至跟楊穎一個水平了?

兩人不會請的是同一個表演老師吧?

除了“瞪眼”,楊冪最擅長的就是——

裝腔作勢。

她的氣場不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而是靠着裝腔作勢的表演呈現在觀衆面前。

比如掏槍這個動作,王鷗做出來就是危險又迷人的“蛇蠍美人”。

但楊冪的動作卻極具“偷感”,看着就不帶派。

流量演員想要轉型不容易,觀衆對楊冪要求倒也沒有那麼高,只要表演達到及格線就可以,主要還是看她的態度。

然而楊冪連吃戲都要糊弄觀衆,這種態度也不值得觀衆的掌聲。

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跟沙寶亮這場吃火鍋的戲份。

別看楊冪從鍋裡夾出來一個肉片往嘴巴里塞,可下一秒鏡頭就轉到對面演員,觀衆根本看不到她吞嚥的動作。

而且她吃飯的動作也不自然,就像是生怕蹭花了自己的口紅,還一直端着飯碗,看着她都累得慌。

女主不是手受傷了嗎?不是換個藥都要呲牙咧嘴的嗎?

這會又像是沒事人一樣了,這演得真是毫無邏輯啊。

可以說,楊冪這次遭到路人狂嘲不是沒有原因的,好好的一個角色演得不成樣子,白瞎了觀衆的時間。

02 路人緣暴跌是爲何?

在85花中,楊冪一直都是話題度最高的存在,但口碑卻兩極分化嚴重,這些年越來越像“黑紅”陣營靠攏。

其實童星出道的她,一開始路人盤還是不錯的。

在《神鵰俠侶》中,18歲的楊冪靈氣十足,一雙狐狸眼讓人彷彿看到了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到了《仙劍奇俠傳3》裡,楊冪一人分飾兩角,驕縱的唐家大小姐唐雪見和溫柔如水的夕瑤都成爲了觀衆心中的白月光。

不僅如此,2011年楊冪更是憑藉一部《宮》開創了穿越電視劇的先河,瘋狂收割收視率,一躍晉身爲一線女星的位置,簡直就是“殺瘋了” 。

不難看出,楊冪能走紅是因爲本身潛力不錯,在表演上也是有天賦的。

只可惜在深耕演技和賺取名利之間,她還是選擇了後者。

走紅後的楊冪還不滿足,總想要再紅一點,再紅一點。

於是各種劇本,來者不拒,瘋狂拍戲的她一度被稱作內娛的“勞模”,但如今看來,這不就是軋戲嗎?

沒錯,楊冪自己在社交平臺公開承認同時拍過五部劇本,差點人格分裂。

要知道一個演員精力有限,能演好一個角色都已經很不容易了,楊冪這種急功近利的舉動註定她演不活更多更好的角色。

仔細想想這幾年她的作品雖然也不少,但除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戰績不錯,也沒有什麼真正有口皆碑的代表作了。

不知不覺間楊冪早已成爲了商人、明星、幕後老闆,卻不再是一個合格的演員。

而當一個人經歷太多事情,忽略了對演技的提升,那麼隨着年齡增長,她身上的靈氣也早就被消耗光了。

導演李少紅就曾評價楊冪道:

“她自己都下意識地程序化表演,快樂就是哈哈哈,痛苦就是哇哇哇,她不過腦子,以至於她最後想過腦子的時候,她不知道怎麼過。”

眼看着85花們都開始轉型了,楊冪這才意識到作品的重要性,可她如今想演都不知道如何下手,還是原來那一套方式。

其實所謂的“程序化表演”,還是因爲楊冪接戲太頻繁,表演固化,走不出怪圈。

孫儷就曾提起自己很少拍戲的原因:

“一個演員要珍惜自己的曝光率,不能隨便地去演戲。因爲藝術生命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學會塑造人物。”

如果演員只顧着賺錢,而忽略打磨作品與角色的重要性,那麼早晚有一天遇到好劇本和角色的時候會束手無策。

03 結語

這一次,楊冪的口碑翻車無疑是給內娛的流量演員們都敲響了一個“警鐘”。

在娛樂圈中,一個演員如果不紅,那麼便沒有商業價值,也不會有太多機會被好導演選中。

所以很多流量演員都跟楊冪一樣,爲了提升知名度,瘋狂拍戲、露臉,生怕自己被大衆忘記,被熒幕拋棄。

可一旦把握不好這個度,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演技不上不下,作品一部比一部爛,導致路人緣瘋狂下滑。

其實“曲線救國”並不是錯的,但演員要明白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

在得到人氣後不被名利矇蔽雙眼,維持住初心,願意回頭專心拍戲這纔是最難的。

37歲的楊冪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難怪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觀衆吐槽。希望她早點清醒過來吧。

那麼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