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63歲的陳中維,終究還是“違背”了自己對母親瓊瑤的承諾
文|大吉
編輯|洲洲影視娛評
自瓊瑤去世已經快一週了。
骨子裡浪漫、感性又低調的她選擇默默花葬。
但兒子兒媳卻公開讓粉絲參加花葬追悼。
這與瓊瑤的遺願已經相悖。
一向孝順聽話的兒子爲何這一次會選擇“背叛”母親?
1、任性的母親
瓊瑤特立獨行的遺囑令所有人感慨、動容。
但在兒子陳中維看來,這不過是母親人生中最後的一次“任性”。
畢竟從小到大,他都習慣了任性的母親。
1963年,瓊瑤靠着小說《窗外》一夜成名。
這一年,母親25歲年華正好,陳中維自己3歲剛記事。
那時,親生父親慶筠還在他的身邊。
電影《窗外》片段
他們當初能順利走到一起,靠的就是母親的任性。
年輕時的瓊瑤,對愛情、對文藝男青年的憧憬極高。
她早年間就對一位大自己25歲的國文老師有好感。
兩人在討論問題中互生情愫。
但瓊瑤的父母接受不了這種年齡相差極大的“父女戀”。
可不管是好言相勸,還是威脅警告。
瓊瑤都不吃這一套。
無奈之下,瓊瑤的母親便以“誘拐學生”的理由,將這位老師告到了教育局。
老師爲此丟了工作,瓊瑤也爲此鬧了次輕生。
雖然不夠體面,但兩人最後分手也算讓父母正中下懷。
這段師生的禁忌之戀被迫打斷,但瓊瑤對老師的憧憬卻依然存在。
不久後,瓊瑤便再次邂逅了一位男老師。
這位男老師便是陳中維後來的父親。
有女兒先前任性輕生的前車之鑑,瓊瑤父母這次倒是爽快地點頭了。
於是相處半年後,兩人便正式結婚。
2年後兒子便出生了。
自己十月懷胎,辛苦懷胎生下的孩子自然要跟自己姓。
這一次,瓊瑤又任性地讓兒子隨自己姓陳。
她本名叫陳喆,便給兒子取名叫陳中維。
慶筠自然也鬧過,卻沒拗得過瓊瑤。
不過這也給兩人的婚姻埋下了雷。
一家三口的日子沒有瓊瑤心中想的那樣浪漫。
於是她筆耕不輟,一邊帶孩子一邊在小說裡創造自己的世界。
那些小說大都石沉大海,直到《窗外》完成。
這本書的靈感和原型是瓊瑤和之前那位國文老師之間的故事。
靠着這本小說的出版和電影改編,瓊瑤爲家裡帶來了一筆十分可觀的收入。
陳中維本以爲自己從此也能過上玩具不缺、吃好喝好的幸福生活。
卻沒想到從這本書開始,他的人生就發生了重要的轉折。
電影《窗外》片段
父親無法忍受身邊的妻子用這種方式懷念另一個男人。
於是心理不平衡的他開始酗酒、看不慣家裡的一切.....
再加上兩人經濟的落差和瓊瑤的獨立。
慶筠漸漸地對自己的工作工資不抱期待。
而母親瓊瑤也無法忍受這種同牀異夢的生活。
更讓她難以忍受的是,丈夫對工作對生活都沒有熱情。
這對熱愛生活,憧憬愛情的瓊瑤來說就像一個隨時爆炸的負能量在身邊。
在過去離婚會遭人口舌的年代裡,瓊瑤不顧父母的勸阻。
也不顧是否會給兒子帶來單親家庭的傷害。
她任性地選擇了讓自己離婚。
2、委屈看在眼裡
彼時的陳中維年紀還太小,對於跟父親分開生活並沒有太多哭鬧。
但從記事起,總有一個叔叔會扮演父親的角色來關心自己。
這個人,就是自己後來的繼父:平鑫濤。
外人都覺得自己母親是一個“傍大款”的“小三”。
但只有陳中維知道,當年是平鑫濤死纏爛打追求自己母親的。
在母親後來的一篇長文中,終於她說出了第二段婚姻的委屈:
母親第一本小說投到平鑫濤創辦的“皇冠”後。
這本書幸運地成了暢銷書,瓊瑤也成了知名的暢銷書作家。
平鑫濤看中瓊瑤的創作能力,於是簽約她成爲皇冠的專職作家。
爲了方便靜心寫作和工作上聯繫,瓊瑤便打算帶着兒子搬到臺北。
平鑫濤聽說後,便給初來乍到的瓊瑤幫忙租了自己家對面的房子。
還帶着瓊瑤到家裡和他當時的妻子林婉珍一起吃飯。
彼時的平鑫濤只是對自己公司的搖錢樹,對孤兒寡母的單純地照顧。
因爲那時林婉珍能感受到自己丈夫對瓊瑤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
他會在拿稿子時看到素顏的瓊瑤而感到驚訝;
也會當着自己的面邀請她帶着孩子來家中一起吃飯。
是什麼時候開始開始改變了呢?
或許是從瓊瑤一次次驚喜的暢銷作品中,平鑫濤感受到了這個女人另外的魅力。
她的浪漫,她的癡情,她的純粹,她的文筆。
還有她與世不俗的賺錢能力。
漸漸地,平鑫濤開始藉着工作機會跟瓊瑤開始更多地接觸。
比如每天藉口拿稿子,下午兩點鐘就從公司去瓊瑤家。
比如出國辦事時,會特意想着給瓊瑤買一些國外的禮物。
再比如見到陳中維時,會給他帶最時髦的玩具、最多的零花錢。
直到妻子陳婉珍發現,跟瓊瑤坐下談判。
她希望瓊瑤主動退出,跟自己丈夫分開。
瓊瑤答應了,因爲她也不喜歡這段虛無縹緲的關係。
但沒想到,瓊瑤提分手後,平鑫濤反應極大。
他腳踩油門以輕生威脅,還是瓊瑤趴在車子前面擋住才阻止了悲劇的發生。
此後,陳中維便見證了自己母親15年來不能公開的地下情。
直到1979年,兩人才正式結婚。
如果真的愛一個人早就會突破千難萬阻和她在一起了。
哪會讓她苦等15年後才結婚,最後揹負一身罵名。
這無非是平鑫濤不想結婚、不想負責、只想雪月風花的瀟灑。
因爲平鑫濤創辦的皇冠是林婉珍拿錢出資的。
而皇冠之所以能有後來的輝煌又離不開瓊瑤這棵搖錢樹。
或許平鑫濤以爲瓊瑤的才華和靈感只有青春的短短几年,所以熬到她江郎才盡就是離開之日。
但沒想到瓊瑤直到80歲都還筆耕不輟地創作着暢銷小說。
這讓他不得不在兩個女人中選擇更有價值的一個。
直到平鑫濤去世,林婉珍的三個孩子在網絡上公開指責瓊瑤。
瓊瑤才終於忍不住說出自己多年的委屈。
她爲了平鑫濤的事業心,爲了他的成就感,爲了他公司的盈利。
瓊瑤日以夜繼的寫作、創作。
多少次陳中維清晨醒來,都能看到母親伏案在桌前還亮着的檯燈。
哪怕已經手指磨破皮,瓊瑤都在源源不斷地給皇冠供稿。
可平鑫濤的遺囑讓她認清了現實。
她摯愛一生,也不過是一場戲。
3、不甘母親無聲隕落
陳中維的存在感其實很低,因爲他多年來習慣在母親的光芒下保持低調。
但這一次,陳中維卻站到了風口浪尖。
因爲他和妻子“背叛”了母親的遺囑。
沒有做到對母親低調結束人生的承諾。
都說“生前哪管身後事”。
瓊瑤就是怕自己管不了死後的事,纔會早早留下文字,交代自己的後事。
她3號就將兒子和兒媳叫來一起吃了一個團圓飯。
還交代兒媳第二天中午再過來給自己收屍。
4號,63歲的陳中維永遠失去了自己的母親。
但媒體拍到他出現時,他整個人都很沉靜。
按照她的遺願,5號的時候就應該給自己火化然後花葬了。
但沒想到直到9號兒子兒媳才火化了自己的軀殼。
按照遺願,她不希望有任何公開的祭拜。
也不希望有大張旗鼓地報道。
但沒想到,兒子和兒媳卻在商量兩天後,決定還是爲母親辦一場“不正式的公祭”。
並且開放半年,半年內粉絲均可自行前往。
他們在瓊瑤的賬號中,寫下這樣一段話:
之所以這樣決定,其實是陳中維不甘心母親就此無聲地隕落。
她創造過一個時代人的青春,也做過不少明星大腕的貴人。
她不應該默默死亡、離開啊!
她的人生也不應該只留下一地罵名和誤解。
他希望用粉絲追悼這樣的機會,讓母親的價值更清晰。
畢竟她是偉大而優秀的作家——瓊瑤。
結語
平淡也好,熱鬧也罷。
無論是何種安葬方式,都磨滅不了瓊瑤在人們心中的痕跡。
希望喜歡鮮花、浪漫至死的瓊瑤,也能在另一個世界走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