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大學!掀起通識教育改革巨浪
當在線教育的浪潮撞上通識教育改革,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又會給我們何種啓示?
通識教育是區別於“專業教育”“職業教育”的教育,其根本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在道德、理智、情感方面得到全面發展,能在畢業後的生活和工作中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健康地發展。因此,在高校設置的課程中,通識課程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會對於人才培養的需要。在強調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大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當下,通識教育的價值進一步凸顯。
當做好通識教育成爲高校“必修課”,創新和改進之路在何方?本文我們特邀在通識教育課程方面做出頗多創新舉措的河北大學教務處教學建設科科長董方旭,爲我們分享其通識教育改革經驗。
1
掀起“以學生爲中心”的通識教育改革巨浪
河北大學聲勢浩大的通識教育改革始於2010年,這一年,學校明確提出了“大教學觀”理念,搭建了五大“融通”育人平臺,啓動修訂2010版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置“通識教育”課程模塊,大力推進“通識教育與個性培育”相融通。2014年,伴隨執行2014版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學校的通識教育網絡課程建設工作正式拉開序幕。
據介紹,學校的通識教育課程包括兩部分:校本通識教育課程和通過專項經費引入的校外通識教育網絡課程。關於爲何進行這樣的通識教育改革,董方旭介紹說:“目前,各高校的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要求學生可以‘自由’選課的通識教育課程學分一般爲4~10學分。學生之所以選修通識教育課程,多數也是爲了獲得該模塊課程學分,是迫於畢業學分要求所致。
然而,各高校開設的校本通識教育課程多則三五百門,少則數十門,尚都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另外,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授課教師水平也參差不齊,通識教育課程往往被視爲‘水課’的重災區,媒體對此的報道也屢見不鮮。”爲了充實通識教育課程資源、更好地滿足學生需求,以通識教育網絡課程爲主導的通識教育改革事項被提上日程。而這也是該校落實“以學生爲中心”教育理念的重要舉措。
“即將迎來百年校慶的河北大學是一所設有95個本科專業的綜合性高校,因爲學科門類多,學生對通識教育課程的需求廣,要想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學校就需要開設足夠多、足夠好的通識教育課程。因此,我們學校在‘大教學觀’理念指導下不斷優化管理政策和工作流程,豐富通識教育課程資源,在調動和激勵廣大教師開設校本通識教育課程的同時,也藉助慕課平臺大量引進國內外優質通識教育網絡課程,爲培育學生的通識素養提供多選課、選好課的可能,讓學生真正根據興趣和需要選課,實現真學真受益。”董方旭表示。
自2014年9月啓動至今,13個學期以來河北大學累計參與通識教育網絡課程的學生人次高達32萬次,開課逾2000門。該校的通識教育網絡課程建設工作在探索中不斷改進。現在,學校對通識教育網絡課程管理政策進行了明確,制訂了“放開選課限制”“加大課程宣傳力度”“加強選課服務和指導”等策略,實施了“增開課程數量”“統一課程學分”“不限選課門數”“調整學分認定方式”“退選不合格課程”“調整學習考覈方式”“完善學生學習支持”“拓展學生學習時空”等一系列措施,旨在引導和激勵更多學生根據興趣和需要選修通識教育網絡課程。並且,學校還努力將通識教育網絡課程的價值發揮到極致,2018年9月開始面向全校教師開放學習通識教育網絡課程。
2018年7月,河北大學創新地開展“新生入學前教育”工作,面向2018級全體新生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概論”“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大學生安全教育”“創新思維訓練”“大學啓示錄:如何讀大學”等6門通識教育網絡課程,將課程學習指南列入“新生入學手冊”隨“入學通知書”一起發放,並明確要求新生入學報到前完成在線學習和考覈。
據數據統計,96%的大一新生完成了課程學習。目前,學校2018、2019、2020級三個年級學生的“新生入學前教育”工作均通過此形式完成,學校希望以此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國家安全教育、大學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勞動教育、學業指導等工作的前置和全員覆蓋。
2
構築在線教育教學質量把控機制
大規模開展通識教育網絡課程教學,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確保課程教學質量。課程教學質量一方面體現在課程教學質量本身,另一方面則體現在學生學習成效方面,而這也是河北大學把控通識教育課程質量的重要工作。
課程管理方面,爲了改進教育教學質量、規範課程管理,河北大學於2017年出臺了《本科課程建設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了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基本條件、工作流程,同時也明確了課程建設、管理和評估要求。學校每學期均會組織新申報開設通識教育課程的工作,明確新申請開設通識教育課程的內容和授課教師資格要求,並組織專家組對所有新申請開設的通識教育課程進行論證審覈,重點考察新申請開設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定位,強調思想性、科學性和藝術性相統一,突出宜“通”忌“專”。
教學成效監測方面,河北大學實施的是對學生學習成效進行差異化考覈的策略。
“通識教育課程旨在開闊學生視野,增長學生見識,是培養學生‘通’‘博’的課程。河北大學將通識教育網絡課程定位也是校本通識教育課程的拓展和補充,因此引進開設的所有通識教育網絡課程均採用學分替換方式計入成績單(最多替換4學分),採用全在線學習和考覈,學生完全在線自主學習,不配備校內教師助教,不組織線下考試,注重課程學習過程性評價考覈,降低期末考試成績權重比例,重‘學’輕‘考’,儘量避免‘一考定終身’問題出現。”董方旭如是說道。
董方旭還具體分享了學校對學生在校學習成效進行考覈採取的一些舉措,例如,明確了通識教育網絡課程的考覈要求,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程視頻觀看、章節測試、在線互動、觀看直播互動和網上期末考試,依據學生完成學習環節情況評定課程考覈綜評成績。課程考覈綜評成績由“平時成績”(學生視頻觀看、章節測試、直播互動課等)和“網上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組成,通過增加學生“平時成績”(過程性評價)的比重(佔70%)、降低網上期末考試比重(佔30%)的形式,引導學生完成課程視頻觀看和章節測試,以達到課程學習的基本要求和目的。另外,通識教育網絡課程學習平臺還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加強了課程學習過程監控和管理,例如通過設定每隔幾分鐘或隨機彈窗提問、視頻播放必須爲當前窗口界面、不回答或不響應則暫停視頻播放等策略,儘量避免學生“掛機刷課”等情況發生。
麥可思提供的《河北大學2016屆畢業生培養目標達成與職業發展評價報告》數據顯示,河北大學2016屆畢業四年後對通識教育的滿意度(90%)較2015屆(88%)有所上升,同時也優於全國“雙一流”院校2016屆畢業生畢業三年後(85%)的該項指標,且有69%的人認爲通識教育豐富了知識面,有57%的人認爲通識教育促進了能力提升。
“這些分析數據說明學校大力建設通識教育網絡課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們所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基本實現了學校通識教育改革的初心。”董方旭如是說。
經過長期探索而形成的課程准入機制以及學生考覈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學校的通識教育網絡課程教學成效,也使學校強化通識教育、改進人才培養的初衷得以進一步落實。六年探索讓河北大學積累了豐富經驗,這樣的經驗和舉措讓該校在應對2020年線上教學要求時更爲從容。
事實上,2020年疫情發生使在線教學爲更多高校所採用,也被更多人所接受。新華網報道稱,據統計,疫情期間全國所有普通本科高校全部實施了在線教學,108萬教師開出110萬門課程,合計1719萬門次;參加在線學習的大學生達2259萬人,合計35億人次。麥可思曾對部分高校大學生對在線課程學習的態度進行研究,分析發現,參與答題的學生中,84%表示線上開設的課程與期待基本一致,能夠滿足學習需求。“直播+錄播”是學生最希望教師採用的線上教學形式(51%)。當在線教育成爲線下教育之外的另一重要教學形式和必要形式,高校或應思考的當是如何更好地確保在線教學質量。
在此方面,董方旭也與我們分享了學校的做法。“疫情期間,學校在組織校院兩級督學參與在線課堂教學評價外,還組織職能處室、教學單位院長書記、教研室主任等人員在線旁聽課程教學,及時記錄和對在線課程教學質量進行反饋,確保在線課程教學質量‘在線’。”董方旭說。
據介紹,爲了保障在線教學質量,學校先後印發了加強教師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校院兩級教學督導、學生教學信息員、學生評教、聽課管理等系列文件,實施由教師自評、學生評價、學院評價、學校評價四部分組成的教師課程教學質量“四方”評價。學校每學期均會組織校領導、處級幹部、學院領導、督學等深入課堂聽課,開展學生網上評教和學生信息員反饋工作,組織教師教學沙龍、專項培訓等教研活動,不斷改進和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
作者 | 麥可思 諶超
本期責編 | 麥可思 諶超
聲明:歡迎轉載和分享,轉載請註明來自“麥可思研究”。獲取白名單或建立長期合作請聯繫編輯部(電話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