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證券“三步走”51.28億控股國都證券 一季度營收淨利雙降或面臨同業競爭問題

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 徐佳

併購重組預期,點燃A股券商板塊。

6月14日,頭部券商合併傳聞發酵,A股券商板塊出現異動,同花順證券指數(881157)上漲1.91%,其中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分別領漲8.7%、4.79%。而近期正在推進收購國都證券(870488)的浙商證券(601878.SH)也上漲3.62%。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早在去年12月,浙商證券就開始推進收購國都證券股權,而近一個月以來,浙商證券的收購腳步明顯加快。

當前,浙商證券正在推進三筆股權交易,三筆交易悉數落地,浙商證券將合計耗資51.28億元,共受讓國都證券34.2546%股權,成爲後者第一大股東。

加強資源整合,進一步提升競爭力,是浙商證券開展同業併購的主要原因。今年第一季度,浙商證券實現營業收入38.82億元,同比減少21.2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淨利潤,下同)4.47億元,同比減少8.31%。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浙商證券與國都證券均從事證券業務,在成爲國都證券控股股東之後,浙商證券還需着手解決可能存在的同業競爭問題。

同步推進三筆股權收購

儘管在競拍民生證券股權的過程中遺憾出局,但浙商證券對於國都證券的收購較爲順利。

日前,浙商證券披露股權競拍進展。近日,公司收到北京產權交易所通知,公司成爲同方創投所持國都證券3.47億股股份(對應國都證券5.9517%股份)公開掛牌項目、嘉融投資所持國都證券 8536.28萬股股份(對應國都證券1.4642%股份)公開掛牌項目的受讓方,成交價格分別爲9.11億元、2.24億元。6月7日,浙商證券與同方創投、嘉融投資分別簽署了《產權交易合同》。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上述同方創投、嘉融投資所持國都證券股權掛牌項目於2023年12月經北交所公開發布。參與兩大掛牌項目競拍之前,同樣在2023年12月,浙商證券還曾公告,公司擬受讓重慶國際信託、天津重信科技、重慶嘉鴻盛鑫等5名交易對手方持有的國都證券共計19.1454%股權。

而根據國都證券日前發佈的收購報告書,浙商證券正在推進對國都證券三筆股權的收購。其一,浙商證券協議受讓重慶信託等五個交易對方持有的國都證券19.1454%股份,轉讓總價款爲29.84億元。其二,浙商證券競拍國華投資持有的國都證券7.6933%股份,交易對價約爲10.09億元,浙商證券已被確定爲受讓方。其三,浙商證券競拍取得同方創投、嘉融投資持有的國都證券7.4159%股份。

本次收購前,浙商證券未持有國都證券股份。三筆收購完成後,浙商證券將持有國都證券19.97億股股份,佔國都證券總股本的34.2546%,已超過30%,交易成本將合計達到51.28億元。

國都證券同時表示,後續若配合國都證券董事會改組等方式,浙商證券可能成爲國都證券的控股股東,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可能成爲國都證券的實際控制人。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市場對於券商合併預期大漲,特別是受頭部券商合併傳聞發酵影響,A股券商板塊股價表現強勁。

截至6月14日收盤,同花順證券指數(881157)上漲1.91%,其中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分別領漲8.7%、4.79%,而近期正在推進收購國都證券的浙商證券也上漲3.62%。

二者合併總資產將達1800億

對於收購國都證券股權,浙商證券表示,將有利於公司優化資源配置,加強資源整合,發揮公司現有業務優勢與國都證券業務協同效應,提升公司的競爭力。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從規模來看,浙商證券明顯優於國都證券。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2021年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指標排名情況,截至2021年末,浙商證券和國都證券的總資產分別在全行業中排名第24位、第57位,淨資產分別排名第30位、55位。若二者合併,則2021年末淨資產規模將達到320.07億元,排名將躋身前20。

截至2023年末,浙商證券、國都證券的資產總額分別爲1455.28億元、338.79億元,淨資產282.71億元、108.65億元,合計分別爲1794.07億元、391.36億元。

2023年,浙商證券、國都證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76.38億元、13.81億元,同比增長4.9%、47.2%;淨利潤17.54億元、7.23億元,同比增長6.01%、103.86%。

從收入結構上來看,2023年,國都證券的自營、經紀、投行、資管、信用交易業務的營業收入分別爲6.45億元、3.55億元、1922萬元、576.78萬元、3.9億元,同比增長263.55%、-16.15%、-54.96%、-55.04%、-14.09%。

其中,自營業務成爲國都證券最大的營收來源,佔比超過46.7%。除此之外,國都證券當前還持有中歐基金20%股權,這也是其獲得浙商證券青睞的重要原因之一。2023年,中歐基金實現營業收入43.17億元、淨利潤8.69億元。

與國都證券有所不同,浙商證券的營收貢獻度最高的業務爲期貨。2023年,浙商證券的經紀、投行、投資、資管、期貨業務的營業收入分別爲35.12億元、8.56億元、8.45億元、4.85億元、126.23億元,同比增長-4.3%、12.54%、225.94%、16.68%、1.6%。

不過,今年第一季度,浙商證券實現營業收入38.82億元,同比減少21.26%;淨利潤4.47億元,同比減少8.31%。其中,經紀、投行、資管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分別爲5.32億元、1.51億元、1.1億元,同比增長-5%、-35%、59.67%。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浙商證券與國都證券均從事證券業務,未來可能會形成同業競爭。浙商證券承諾,若成爲國都證券的控股股東,將根據相關證券監管機構的要求,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監管框架內,自成爲控股股東之日起5年內,解決可能存在的利益衝突及同業競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