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爲何熱衷於“嗑CP”

【新聞隨筆】

作者:馬中紅胡良益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

前段時間,電影《哥斯拉大戰金剛》上映,隨即紅了一對“怪獸CP”:強大柔情的巨猿金剛和只爭輸贏的怪獸哥斯拉。在這之前,熱播網劇山河令》也因兩位男主之間的情感而點燃濃烈的“嗑CP”觀影文化奇觀。

CP是coupling的縮寫,意爲“配對”,來源於日本二次元文化中的耽美(boy's love)同人創作特指耽美愛好者原文本中兩位男性加以想象而建立起來的親密配對關係。隨着耽美不斷出圈,最初的特指正逐漸泛化爲“萬物皆可CP”的奇特現象

“嗑CP”作爲新近的說法,語義豐富。“嗑”有強烈喜愛之義,通過“嗑CP”支持“CP文化”,是一種態度的表達。“嗑”有“死嗑”之義,於無CP處挖掘出CP關係,強調腦洞大開的想象力。“嗑”還有“上癮”之義,在想象CP關係時,獲取“嗑藥”“嗑糖”一般的滿足與快感。“嗑CP”是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所喜愛的有情感流動和互動交流的文化實踐方式

“嗑CP”建立在受衆想象力與技術雙重支持的基礎上。一方面,技術爲想象帶來飛翔翅膀,使“文本盜獵”成爲可能。以原視頻的再剪輯爲例,簡便、好用、易得的剪輯軟件,使人人都可上手操作,並根據自己喜歡的CP樣子對原文本人物關係進行修補、改造和再造,混剪濾鏡字幕配樂、顛倒敘事、鏡頭挪用等不再是難事。另一方面,技術的可供性在刺激創作慾望表達的同時,也促成“CP文化”出圈傳播。耽美從二維平面漫畫純文字小說發展至影視作品的多維立體呈現,表面上看技術難度越來越大,實質上卻爲二次同人創作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符號和文化資源,使創作難度降低。而耽美文化對社會規則的挑戰、對兩性關係的試探、對自我身份的追問等潛藏意義,成功“黏住”更多年輕女性。

如果將“嗑CP”的流行僅僅歸結於想象與技術的聯合推動,顯然是不夠的。我們可以將“嗑CP”視爲一系列重要的社會和文化活力交匯處,因而它以不同的方式實現並協調着權力結構,重構日常生活實踐,並改變想象的或真實的社會關係。年輕女性爲何要憑藉文化藝術作品去想象和幻想男男之間的愛戀關係?答案可能有無數種,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想象不受現實約束和規制。當現實空間難以滿足人們對美好情感的追求,自然就會轉向想象空間。

與此同時,當下仍然頻發的物化、傷害、厭女等現象,以及對女性外貌及身體的苛刻要求,都使女性長期處於一種被壓抑的狀態。委屈、憤懣、不平等情緒無處可訴的情形促使她們將情感和想象投射在完美無缺的CP關係中。更進一步說,“嗑CP”的主體希望通過不斷探索性別邊界滿足對理想兩性關係,甚至是人與人平等互愛關係的充分想象。

不過,隨着泛娛樂IP產業的崛起,耽美和“CP文化”所蘊含的有利於推動社會發展的積極意義和價值,如多元性別、性別平等、理想愛情等,正在逐漸消失。“嗑CP”的出圈傳播,恰恰是耽美文學影視化和數字營銷推廣所致。

當下,這場肇始於2014年的“娛樂盛宴”愈演愈烈,據說今年有50多部的耽改劇正在拍攝或準備拍攝。資本爭相投入、豐富的明星資源、網絡頭部平臺深度參與的營銷推廣等,共同打造了成熟的“CP文化”工業生產模式,形成線上線下、映前映後、全網綜合發力的“工業糖精產業化運作體系。耽改劇將原文本的耽美關係改爲兄弟情、戰友情,留下足以激發想象的曖昧空間,爲耽美愛好者“發糖”,激發起她們的“嗑糖”熱情,並將“嗑糖”者納入流量生產的流水線,成爲新一批“發糖”者,通過循環消費,爲資本增值。只是,如此一來,耽美文化原有的文化價值、意義和文化深度被削平,徒留下消費男色的快感。

光明日報》( 2021年04月09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