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以舊換新”輪到“智能家居”,居住空間升級需場景化創新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顧婷婷 杭州報道

多地放開限購,房地產進入買方市場,在地產行業轉型發展的當下,消費者對居住空間提出了更爲舒適、聰明且個性化的要求。這些需求的實現需要“黑科技”的加持——即智能家居產業。

智能家居產業雖然發展多年,但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內部競爭激烈,而消費者端的市場滲透不足,大多數企業目前仍處於單打獨鬥的狀態,且與市場需求存在脫節。

爲了解決這一問題,日前,浙江省數字家庭產業與應用促進會和浙江省智能家居產業鏈聯盟推出《數字未來+》“智家浙優”智能家居創新產品徵集方案,旨在增值並融合浙江省的優質產品,匯聚優勢資源,共同開拓市場,打破當前智能家居產業鏈單打獨鬥的局面。

同時, 2024年全國“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活動暨浙江省級首場“智能生活”產業鏈供需對接活動上,來自浙江、上海、江蘇、廣東、山東、四川等省市的智能生活上下游產業鏈進行了有效的對接。

浙江智能家居產業滲透率高

據浙江省經信廳數據,截至2023年末,浙江省智能家居產業鏈監測企業達到2190家,工業總產值爲9401.41億元,同比略有增長。實現工業增加值2104.03億元,同比增長2.46%。

其中,智能化家居用品製造商有757家,工業總產值超過4713.79億元,同比增長4.3%,營業收入達到4980.42億元,同比增長3.7%。

智能家居系統集成服務企業的收入大幅提升,同比增長20.9%,總收入已達100億元。智能家居在浙江的滲透率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現場瞭解到,本次“智能生活”產業鏈供需對接活動展示了浙江近年來智能生活產業鏈的創新應用成果,分爲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出行、智能教娛四個主題展覽區,以及專精特新企業精品展示區、“浙品鏈播”直播間和金融、法務供需洽談區。

華數集團、淘天集團等9家企業推出了各自領域的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場景。如1688工廠專注於智能家居工廠聚集地上下游產業的整合;麒盛科技提供睡眠一體化解決方案,零跑專注於智慧出行,Rokid開發智慧穿戴設備等。

聚焦需求端,落地應用場景

儘管新產品琳琅滿目,但目前智能家居產業在協同上存在不足,缺乏整體解決方案。

“要進一步釋放智能家居的消費潛力,需要圍繞家庭應用場景進行整體升級,持續推動智能家居在更多生活場景的落地,以滿足消費者不斷升級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CSHIA秘書長、中智盟投資創始人、浙江省智能家居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周軍建議。

周軍進一步表示,目前智能家居產品設計人員多從技術角度設計產品,對市場需求缺乏深入的瞭解。尤其是女性市場對家的場景需求和對產品的外觀要求高,目前這方面的需求並未得到很好的滿足。

爲解決這一問題,浙江省期望通過《數字未來+》“智家浙優”創新產品徵集活動,篩選並推廣創新顯著、設計美觀、品質精良、功能實用、文化突出、經濟適用的智能家居產品,以滿足消費者對智能家居產品升級的需求。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產業數字化推進處二級調研員周金榜表示,在數據與場景的雙重驅動、產業互聯網和數實融合的雙向助推下,智能家居產業將迎來更爲廣闊的發展新機遇,期待《數字未來 + 》“智家浙優”浙江省智能家居產品“多點開花”,強化資源共享,匯聚優質資源,抱團取暖,合作開拓市場,共同發力前沿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具有重大引領作用的產業創新樞紐。

“一會一盟”副秘書長、浙江省智能家居專家諮詢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華數傳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品牌中心副總監魏小彬介紹,徵集活動旨在匯聚所有優質產品,設計出適合不同生活場景的智能家居整體解決方案,如針對90平方米、120平方米的不同戶型定製不同的智能家居產品;同時也要考慮不同消費羣體和不同家庭結構的需求,如針對城市白領家庭、農村家庭或老齡人口家庭有個性化的推薦。

“智能產品設計應以人爲中心,根據不同家庭人員結構、階層、年齡段進行分類設計,體現對人的關愛、情感關懷以及合理的性價比和技術適用性。”智能家居行業相關研究人員在會上表示。

未來繼續強鏈補鏈

前不久,浙江省發佈了《浙江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若干舉措》,重點在汽車換能、家電換置和家裝廚衛換新三個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智能生活”產業鏈對接活動是今年浙江省“十鏈百場萬企”省級主題對接活動之一,也是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的落地。

對接活動現場,華數傳媒、北航杭州研究院、大華股份、麒盛科技等單位簽署了“數字未來+創新聯合體”合作協議,後續將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市場應用宣傳推廣等方面展開合作。

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副局長商超指出,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是釋放大企業創新潛能、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常態化的供需對接、路演推介、項目撮合,有效促進了產業鏈供應鏈的循環暢通。

下一步,浙江省將在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精準對接”、助力企業“加速進入”大企業配套供應鏈、引導中小企業“持續用好”各類創新資源三個重要環節發力,持續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向鏈延伸、向深拓展、向專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