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需要一些樂觀和堅強

近兩年,一部二十年前的電視劇突然在網絡上翻紅,受到了廣大年輕人的追捧。

在各大短視頻平臺上,都能看到關於這部電視劇的剪輯、介紹和解說,而在年輕人聚集的b站裡,更是有無數的精細解讀和二創作品,甚至出現了所謂的“彪學”。

這部電視劇就是上映於2004年,由趙本山、範偉主演的充滿了濃濃東北風情的喜劇《馬大帥》。

這部電視劇的熱度不僅是在線上風生水起,在線下也吸引了衆多的流量,讓其拍攝地開原時隔二十年再次迴歸大衆的視野,許多年輕人從天南海北匯聚到這座遼北小城,去當年的拍攝地巡禮、打卡甚至朝拜。

當地的文旅部門也適時迴應網民們的需求,主動張開懷抱迎接這潑天的富貴,下大力氣去還原、改造曾經的拍攝取景地,使其成爲打卡點,方便遊客和所謂的“信徒”遊玩、拍照和致敬,也讓趙本山和《馬大帥》的元素在開原城中生根開花。

而這部《馬大帥》之所以能在二十年後的今天“二爆”,除了電視劇本身過硬的藝術水平外,其所表達的現實主義思想內核正是當下年輕人們所需要的精神養分。

《馬大帥》的劇情故事很簡單,講述了遼北地區一位普通農民馬大帥獨闖城市,尋找美好生活期間所遇見的人和事,引發了各種啼笑皆非、荒誕滑稽又五味雜陳的故事。

電視劇中有兩個關鍵核心角色,馬大帥和範德彪。

兩個角色的故事相互平行又緊密交織。

範馬二人雖有親戚關係,但一個是地道的農民,一個是維多利亞娛樂城的保鏢,半個城市人,本來相安無事的二人卻因爲馬大帥女兒的逃婚而糾纏在一起。

尋女的馬大帥投奔在範德彪門下,希望這位半個城市人的親戚能夠幫自己一把,而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城市生活所蘊含的巨大機會和可能。

於是,身無長技的他去學着和嘗試各種工作,送餐、搓澡、哭喪、陪護甚至陪練。

每一項工作都來之不易,都不是那麼順利,有挫折、有歡樂,看盡人間百態,嚐遍酸甜苦辣。

而半個城市人的範德彪呢,農民出身的他曾是一名廚師,因一次仗義出手便自以爲天生神力、武藝傍身,於是成爲一名保鏢,江湖人稱“彪哥”。

彪哥雖然氣場足夠江湖,但身手堪稱沒有。

他有着純良的內心和帶領鄉親致富的責任感,於是他辭去保鏢去做商人,被騙的血本無歸後,靠換液化氣來償還被騙的集資款,此後又開解夢館指點迷津,最終南柯一夢,發現腳踏實地纔是人生真諦。

二十年前,當人們觀看這部電視劇時,是以一種上帝視角在品評身份能力差異所造成的喜劇效果,所謂站在天堂看地獄,人生本是一齣戲。

二十年後,當人們再次點開這部電視劇時,卻發現這是一部關於底層小人物奮力向上、努力拼搏、積極生活的紀錄片。

範馬二人從農村走進城市討生活,千帆歷盡、悲喜交加,笑料不過是過程中的調劑。

而電視劇中更多展現的是現實的殘酷、生活的艱辛、生存的不易。

這樣的經歷幾乎是時下許多人的寫照,人們以社畜、打工人來調侃自己,去排解工作生活的艱難,於是人們在刷劇時不斷地尋找自己的身影,尋找共情。

但與很多人瘋狂吐槽、躺平頹唐不同,範馬二人幾乎從未抱怨過溝溝坎坎的生活現狀,始終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遇到的困難。

即便是一貧如洗,馬大帥依然渴望過一個美好的春節;即便是走投無路,範德彪依舊保留着體面和生存的希望。

他們從不將失敗歸咎於環境,也從不把不幸歸咎於命運,他們總是懷揣着希望去找尋出路和方法,不斷地嘗試,甚至有一種唐吉訶德的浪漫主義。

而這也是當下年輕人喜愛這部電視劇的原因之一。

二十年前的電視劇對當下是否有借鑑作用呢?

相比於二十年前,如今的時代爲人們帶來了科技便利、物質豐富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生存挑戰。

普通人,越發能夠感受到時代轉身時的猝不及防,還有這份來不及所引發的焦慮。

不久前,武漢的“蘿蔔快跑”在網約車、出租車行業掀起了巨大的風波,人工智能正在與普通人爭奪飯碗,司機們發現自己的競爭對手變成了一個看不見的巨手,他們的抱怨如此無力,他們的焦慮隨着網絡蔓延開來。

與之相似的還有所謂的“35歲危機”,不知何時起,35歲成爲就業市場難以逾越的鴻溝,35歲也成爲一個人工作發展的瓶頸,曾經的“中年危機”瞬間提前,人們爲年齡而焦慮。

同樣引發焦慮的還有前不久的畢業季,以往的“天之驕子”們不得不面對“畢業即失業”的窘境,學歷不再是叩開就業大門的金磚,尋求出路成爲每一個家庭擺在教育之後的又一個難題。

普通人,在這個時代所遇到問題,與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

但時代是由普通人的生活所組成,歷史也是由普通人所創造,個體無力改變時代,只能接受時代變遷,但卻可以用力的生活。

在這個人人都是媒體的如今,我們在網絡上除了看到千奇百怪、光怪陸離的網紅,也能看到一些平凡人的故事。

湖南長沙,一位攝影師在夜市拍到了擺攤賣章魚小丸子的一家三口,走近卻發現一家人都是聾啞人,夫妻倆之所以擺攤只爲了給女兒安裝人工耳蝸。

由於人工耳蝸的價格高昂,夫妻倆只能選擇爲女兒安裝,女孩的爸爸說,他和妻子都可以聽不見,但他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聽見這世間的聲音。

無獨有偶,一位深夜在醫院候診區帶着兩個年幼兒子輸液的母親引起了路人的關注,瞭解後才知道,母子三人被父親所拋棄後,這位母親帶着身患病痛的兒子四處求醫問藥,沒有經濟來源,母親就穿上小丑的衣服帶着孩子去公園賣氣球。

孩子是母親活下去的支柱,也是母親放下尊嚴扮醜討生活的原因,往返醫院二十公里的路程是母親用腳丈量出走向點滴希望的路程。

當然他們的故事在網絡的傳播下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也得到了社會力量的幫助。

擺攤的一家三口都被安裝了人工耳蝸,夫妻倆也第一次聽到了女兒的呼喚。

那位單親媽媽也收穫了好心人的關愛,她距離兒子康復的希望又近了一步。

而他們不過是這世間平凡人中的一個縮影。

看看風裡來雨裡去的外賣小哥,建築工地裡風吹日曬的建築工人,在街頭早出晚歸、披星戴月的環衛工人,超市裡、酒店裡身影匆匆、謙卑細語的保潔工人,還有更多生活在底層,從事着底層工作的人們。。。

他們是誰的丈夫、誰的父親、誰的兒子,又是誰的妻子、誰的母親、誰的女兒,他們每個人的身後都揹負着一個甚至幾個家庭。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裡,他們默默無聞、籍籍無名,卻依然堅強地支撐着這個社會的運轉,支撐着每一個社會單元平穩的生活。

多年前,央視二套曾推出過一檔名叫《城市夢想》的節目,讓企業家跟隨底層打工人,體驗諸如快遞員、環衛工、送奶工、小攤販等工作,走進他們的工作現場,他們的生活環境還有他們的夢想與人生。

節目中,企業家們感嘆着平凡工作的困難和生活的不易,放下身段的他們甚至無法忍受這份辛苦,而與他們結對的普通人卻習以爲常,甚至苦中作樂,他們樂觀堅強的生活態度讓企業家們感慨。

我們從不歌頌苦難,但我們可以笑對苦難。

羅曼羅蘭說過,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馬大帥》中的主角們是這樣的,他們笨拙地在城市中打拼,認知上的落差造成了喜劇效果,但這是趙本山們在用東北獨特的幽默方式來解構那個時代,小人物的命運被時代裹挾,卻活的不屈不撓、有滋有味;

聾啞夫妻與單親母親是這樣的,命運的不公不是他們放棄希望的理由,責任與擔當給予了他們夾縫中生存的勇氣,他們在付出所能付出的所有,依然對生活和未來抱有希望;

千千萬萬的普通人也是這樣的,他們如滄海一粟,浪花飛起,每個人所飛躍的高度參差不齊,但他們始終相信,生活值得一過。

這個時代,需要多一些樂觀和堅強,大勢雖不可逆,但請繼續保持樂觀和堅強,畢竟日子是人過出來的,只要心中有光,腳下就有路,眼前就有希望。(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