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3000億規模製造業,正試圖走出地產壞賬陰影

房地產壞賬問題對家居行業影響正逐漸減弱,但部分企業仍未實現“困境反轉”。

以陶瓷衛浴爲主業的上市公司帝歐家居,近日公告稱與碧桂園、萬科股份、融創控股、雅居樂等13家房地產公司進行債務重組,這些房企“以房抵債”,償付帝歐家居的貨款共計約2.20億元。

“以房抵債”背後,帝歐家居受到的拖累不小,2022年淨虧15億元之後,2023年又虧6.58億元。

我國陶瓷衛浴行業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受行業特性影響,該行業與房地產商“牽扯”較深,許多企業都患上了“大客戶依賴症”,而隨着部分房企銷售不振、回款不及時問題出現,這些陶瓷衛浴企業也深陷泥潭。據統計,2023年度13家上市陶瓷衛浴企業壞賬計提總額達到42.68億元,已超這些企業全年淨利潤總和。

80餘套房產抵2億多債務

近日,以建築陶瓷和衛浴產品生產製造爲主業的帝歐家居(002798.SZ)發佈公告稱,將與13家房地產公司進行債務重組,以減少應收賬款的壞賬損失風險,防範因房地產市場調整產生的應收賬款信用風險。

涉及的房地產公司包括碧桂園、萬科股份、融創控股、雅居樂、領地集團、龍湖集團、合景泰富、朗基地產、龍光集團、美的置業、榮盛地產、旭輝控股以及中南建設。

這些知名房企通過“以房抵債”的方式解決與帝歐家居之間的工程款問題,後者合計獲得80餘套房產(性質包括住宅、公寓、寫字樓等)以及9個車位。

帝歐家居稱,自2021年下半年起,部分房企出現房屋銷售不振、融資難度增加等情形,先後出現了債務違約或流動性危機。房地產公司的流動性緊縮導致了工程款、貨款等兌付困難,使公司在應收賬款回款的及時性、安全性方面的經營風險相應增加,應收賬款的回款進度整體延緩,業務資金回籠乏力。公司與債務重組人協商一致後進行債務重組,通過以房抵債的方式化解應收賬款潛在的壞賬損失風險,降低相關業務回款的不確定性風險。

這些“抵債房產”合計金額達2.25億元(已含增值稅),用以抵償上述房企所欠帝歐的貨款共計2.20億元,差額502.74萬元由帝歐家居以現金方式結付。

這份公告反映出帝歐家居仍未徹底走出房地產工程壞賬的泥潭。

帝歐家居的前身是創建於1994年的四川企業帝王潔具,起初這家公司專注於衛生潔具品類,於2016年在A股上市。

同一年,帝王潔具開始了併購計劃,以“蛇吞象”的方式收購體量是自身三倍的佛山歐神諾陶瓷股份公司,這是當時佛山第一家掛牌新三板的陶瓷企業。

成功收購歐神諾之後,帝歐家居從衛生潔具業跨入瓷磚行業,並開啓擴產計劃。

當時,中國房地產行業正是“烈火烹油”,從2017年-2021年,新建商品房年銷售額節節攀升,從13萬億一路飆升至18萬億。

然而,從2021年下半年起,隨着房地產大環境的變化,許多上下游產業鏈也遭受嚴重衝擊。

2022年,帝歐家居營收41億元,同比減少三成,淨虧超15億元,這是其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2023年度,帝歐家居仍在承受行業變化的陣痛,營業收入37.6億元,同比下滑8.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6.58 億元,未能實現扭虧爲盈。

談及營收下滑的原因,帝歐家居認爲是工程渠道收入大幅下降所致。“受下游房地產行業持續下行的壓力,工程渠道大客戶需求持續萎靡;爲持續平衡公司整體業務風險和經營質量,公司嚴控工程業務風險,持續調整和優化工程渠道大客戶結構。”在2023年度報告中,帝歐家居表示。

而這,也是那些以房地產開發商爲主要大客戶、將過多的砝碼都押注在房地產工程渠道的家居家裝企業所共同面臨的問題。

陶衛企業能否擺脫頹勢?

過去2-3年,不少家裝家居企業都曾“踩雷”房企客戶,遭遇拖欠賬款,來自傳統工程渠道的訂單也一路下滑,面對這些情況,很多企業努力“轉舵”,一方面變革渠道,另一方面加強對新興市場的開拓。

從2023年的年報來看,不少家裝家居企業已逐漸走出踩雷房企的陰霾,尤其是全屋定製、軟體家居、廚電、地板、塗料等行業已有不少龍頭企業率先扭虧爲盈,渠道改革成果較爲顯著。

然而截至目前陶瓷衛浴行業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則較爲平淡。在13家主要上市公司中,2023年度營收同比下滑的企業達到6家,惠達衛浴、海鷗住工、帝歐家居淨利潤仍爲負數,淨利下滑企業達到5家;13家上市企業壞賬計提總計42.68億元,已超這13家上市企業全年淨利潤總和(39.5億元),較2022年增長近11億元。

我國陶瓷衛浴行業規模龐大,但是行業集中度非常低,根據wind統計,普通企業數量超萬家,規上企業就超過千家,而上市公司只有十餘家。

目前我國的建築陶瓷和衛浴陶瓷年市場規模總計在3000多億元。據“智研諮詢”統計,2022年市場規模約爲3258.6億元。其中衛生陶瓷市場份額佔比19.2%,建築陶瓷市場份額爲80.8%。

受房地產市場需求下滑影響,陶瓷衛浴行業的市場供需兩端均在萎縮。

據“智研諮詢”統計,2022年中國陶瓷磚產量爲80.5億平方米,同比減少1.47%;需求量爲75.4億平方米,同比減少1.82%。2022年中國衛生陶瓷產量爲2.15萬件,同比減少3.1%;需求量爲1.26億件,同比減少7.1%。

“相比於其他品類,陶衛企業過去更依賴房地產大客戶,這是行業特性決定的,所以過去兩三年陶衛行業受到的波及更多,整體呈現頹勢。”一位家裝行業資深從業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該人士認爲,行業的未來出路在於產品研發與創新。“一方面房地產銷售下降,需求萎縮,但另一方面國內消費水平在提高,國家也在鼓勵家裝以舊換新,高端陶衛產品需求肯定會增加,行業會出清低端企業,低端產品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少。”

此外,大力進行渠道變革是不少企業的方向。過去,帝歐家居的主要渠道就是“經銷商+傳統工程渠道”,面對虧損,帝歐家居稱,未來公司將以提升零售終端渠道的經營能力爲核心重點,圍繞“零售、家裝、工程、終端、電商”打造全渠道營銷體系。

在陶瓷衛浴行業上市公司中,2023年東鵬控股業績恢復較快,已實現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雙雙增長。從渠道結構來看,過去東鵬對工程渠道的依賴就比較少,“經銷商+直銷”是其主要模式,所以規避了大客戶依賴風險。2022年東鵬控股C端零售佔了將近50%的銷售收入,2023年零售渠道業績佔比達到71%。東鵬控股副董事長、總裁何穎在2024年東鵬經銷商峰會中稱,將對零售、工程、整裝、設計師四大渠道進行整體分析,精準迴應市場需求。

帝歐也表態將大力支持終端零售的經營和發展,推進“中心城市強商計劃”“區域同盟”等同盟商計劃,還將開拓設計師渠道,依託設計師的圈層資源,爲公司產品及品牌引流,提升品牌價值。零售渠道建設方面,帝歐稱將全面利用品牌公衆號、小紅書、抖音、快手等新媒體營銷風口,探索打造線上+線下的“新零售”營銷模式。此外,該公司稱注意到“舊房改造”的市場需求,協助經銷商積極拓展當地老舊小區衛浴空間翻新業務,在存量市場尋求增量,還將持續開拓政府平臺、市政建設等工程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