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衍新藥給出了醫藥外包產能過剩的新信號
12月20日晚間,昭衍新藥發佈公告稱,將進一步更改募集資金的淨額用途。截至2024年11月30日,公司已動用約27.13億元的募集資金淨額,剩餘未動用金額爲25.72億元。公司董事會考慮到近期的業務環境和發展,決定重新分配剩餘未動用資金的用途,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具體調整包括,因建設週期較長,將美國Biomere項目的時間調整至2028年12月;考慮到國內外生物醫藥行業的低迷且目前的設施已能夠滿足業務需求,公司將廣州和重慶項目的投產時間分別調整至2027年12月和2028年12月,並將重慶項目的部分資金3.99億元重新分配用於潛在收購項目。此外,根據公司業務規劃和未來臨牀業務資金需求,臨牀業務項目剩餘資金2.31億元也將用於潛在收購項目,潛在收購項目時間調整至2028年12月。
12月23日開盤,昭衍新藥股價下挫。截至收盤,昭衍新藥報17.12元/股,跌1.67%,當前市值爲128億元。
昭衍新藥調整募資用途和市場需求變化有關。疫情期間,昭衍新藥的業績保持高增長,淨利潤首次突破十億大關,CRO(藥物研發外包)行業也是一片向好。2019年至2022年,昭衍新藥的營收分別爲6.39億元、10.76億元、15.17億元、22.68億元,淨利潤分別爲1.87億元、3.15億元、5.57億元、10.74億元。
創新藥行業的發展帶動了昭衍新藥業績增長。據國信證券統計,2017年以來,我國創新生物藥研發量井噴式增長,尤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相應的藥物和疫苗研發需求激增,2021年NMPA(國家藥監局)審評通過IND(新藥臨牀研究審批)的創新生物製品數量實現翻倍。
前述昭衍新藥的重慶和廣州項目便是在此背景下開展,2019年3月和12月,昭衍新藥分別投資7.87億元、11億元,用於平臺建設、擴大產能,兩個項目均預計兩年完成。
但項目投產速度沒有追上行業變化速度,原定於2023年完成建設的項目完工週期一拖再拖。近兩年,創新藥投資熱度消退,主要爲下游創新藥企提供非臨牀研究服務的昭衍新藥日子不好過。據藥智數據,2024年上半年,國內新藥領域共計發生投融資事件共121起,累計融資金額達到180.73億元。從2021年開始,一級市場上創新藥融資無論是事件數還是金額皆連年下滑。
表現在業績上,昭衍新藥2023年營收增速明顯下滑,同比增長4.78%達到23.76億元;淨利潤增速不增反減,同比下降63.04%達到3.97億元。2024年第一季度,昭衍新藥淨利潤轉虧,虧損2.72億元,前三季度淨虧損7030.71萬元。
CXO的在手訂單是反應公司未來業績變化的重要指標,2023年,昭衍新藥的在手訂單數額也急劇縮減。2021年至2023年,昭衍新藥的在手訂單數額分別爲28億元、38億元、23億元。
從各地區收入增速來看,2022年,昭衍新藥境外收入增速達到51.19%,首次超過境內收入的49.2%;2023年,昭衍新藥的境外收入增速達到51.2%,而境內收入增速爲-4.64%。近兩年,出海成爲行業新話題,2019年,昭衍新藥完成對美國CRO公司Biomere公司的100%收購,正式開拓國際市場。前述昭衍新藥關於美國Biomere的項目主要內容即優化北加州的現有設施及服務團隊、投資Biomere的業務開發工作、擴充服務團隊及升級實驗室設備。
目前來看,昭衍新藥境外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還無法與境內收入相比,2023年,昭衍新藥的境內收入和境外收入分別爲17.98億元、5.79億元。但是從增速來看,境外市場仍有開拓空間。
實際上,不止昭衍新藥一家遇到了坎兒,CXO行業下行是業內共識。今年前三季度,CRO公司業績普遍出現營利雙降的局面,除昭衍新藥外,藥明康德、康龍化成、凱萊英、泰格醫藥的營收分別爲88.17億元、41.4億元、50.68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65.3億元、14.2億元、7.1億元、8.13億元。但上述公司中僅康龍化成的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均實現正向增長,不過其扣非淨利潤也同比減少超25%。
另外,疫情期間,昭衍新藥因“囤猴”吃到了一波紅利,但也因實驗猴價格下跌後也跟着業績下滑,至今危機仍未解除。在今年5月的回覆函中,昭衍新藥表示,行業競爭態勢導致的訂單價格下降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對公司毛利率產生不利影響,當前實驗模型的市場價格雖呈現下降趨勢,但業務開展具有周期性,體現到公司業績上存在滯後性,預估未來一段期間內,公司的毛利率進一步下降的可能性較大。
在此情況下,放慢項目建設週期、重新分配資金用途、等待行業回暖也不失爲一種選擇。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昭衍新藥的貨幣資金、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均爲18.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