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委再禮讓 無語問藍天

(圖/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提供)

繼立法院正副院長之戰後,對法案議事更具影響力的新國會第二戰:8大委員會召集委員選舉緊接着登場,藍綠白三黨連日來已排兵佈陣,各有盤算。表面上看,這場火力分散的各委員會召委之戰,比起之前爾虞我詐的國會龍頭戰,形勢相對單純,但實際上仍是內弛外張,暗藏伏筆。

依照立法院的「雙召委」制度,總席次差不多的國民黨與民進黨,在正常情況下,可望在8個委員會各自擁有1席召委,民衆黨原本毫無機會;但國民黨目前基於在野合作的誠意,傾向禮讓民衆黨1席召委,以期在未來有更多合作機會。

但藍營內部對此卻有諸多異議,畢竟從總統選前藍白合不合的反覆變化、終至破局,到選後國會龍頭選舉綠白合不合「電話門」的各說各話,只要曾與柯文哲、民衆黨談合作,最終幾乎都是鬧到不歡而散,甚至自取其辱的結果。如此「前科累累」,這次藍營若還要主動釋出善意,不少立委和支持者都不以爲然。

尤其不同於立法院長選舉,召委選舉藍營根本靠自力即可穩得8席召委,且到目前爲止,白營對藍營的有意禮讓,反應也是說「改革比位子重要」、「視藍綠人選再議」,一副「你願禮讓可以,但我未必領情」的高姿態,這尤使藍白二度合作的必要性應有更深刻的戰略思考。

藍綠兩黨都與白黨有過合作交手的經驗,給外界的觀感是,藍黨似乎一路委曲求全,而綠黨則是不假辭色。藍黨當初爲了促成「侯柯配」,如此放軟或許可以理解,如今是國會最大黨,爲何還要如此謹小慎微,難怪會被認爲內部在分扮黑白臉,目的是「試探」白黨,更爲爭取民意認同。至於綠營從頭至尾痛批白黨,一是徹底批臭白黨,瓦解在野結盟的可能性;二是鞏固綠黨的主體性,凝聚民進黨的戰鬥力與團結性。

目前從結果來看,顯然民進黨的支持者認同度更高,反倒是國民黨內,尤其是支持者出現的歧異甚大,說明藍黨單向式的妥協並未獲得理性的認可,更不必說情緒性的反彈更大了。而且從總統選舉的搭檔到召委的禮讓,外界都只看到權位的分配,而非理念路線或民生福利的擘畫,這是當前在野合作最大的盲點,必須在未來的立法實質面上做出成績,纔有可能獲得突破性的認同。

本屆朝小野大的立法院不僅是民意重新激活、重返制衡監督的希望,也是2026地方大選人才出頭、民意先期交鋒的大舞臺,國民黨將有9位縣市長面臨改選,民衆黨立委也想透過國會表現打下進軍縣市長的基礎;國民黨如果還不強化與執政地方縣市的連結,還要將資源放給民衆黨可能的對手,那就實在令人無語問「藍天」了!(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