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萍:加力支持以舊換新,釋放政策紅利

來源:環球時報

7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印發了《關於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的通知,多措並舉進一步優化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支持方式,擴大支持範圍。這是國務院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爲投資和消費兩駕馬車注入新的增長動能,推動經濟恢復態勢持續向好。

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了5方面20項重點任務,計劃到2027年,工業、農業、建築、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七大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在此基礎上,《措施》提出將統籌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大幅度擴大支持範圍、大幅度優化組織方式、大幅度提升補貼標準,明確了多領域多方面的加力支持政策。這將進一步推動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和安全改造,有助於提升先進產能。

在設備更新方面,《措施》繼續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聚焦鋼鐵、機械、電子等領域生產、用能、發輸配電等設備的更新和技術改造,又將支持範圍擴大到能源電力、老舊電梯等領域。同時,《措施》還同步提高了老舊營運船舶、貨車、農業機械等設備與乘用車、家電等消費品報廢更新的補貼標準。例如,對符合條件的經營主體,設備更新貸款的貼息比例從1個百分點提高到1.5個百分點;符合條件的乘用車報廢更新補貼標準也由此前的新能源車補貼1萬元、燃油車補貼7000元,分別提高到2萬元和1.5萬元。正如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所言,這是在“堅持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市場作用”的基礎上,拿出更多“真金白銀”,激勵企業實施設備更新。這也將同時帶動多個行業先進設備的生產應用,加快淘汰落後產品設備,有效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進程。

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是擴大內需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結合點,可以有效帶動投資與消費雙增長。2023年年底,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已經超過167萬億元。據測算,我國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年規模有望達4萬億元。今年上半年,我國限額以上汽車類零售額和家電零售額合計達到2.74萬億元,佔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的比重爲32.8%。由此可見,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必將帶動投資和消費產生鉅額增量,對經濟增長產生明顯的拉動效應。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大規模設備更新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已經開始顯現。數據顯示,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7.3%,增速高出全部投資13.4個百分點,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個百分點。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將從供需兩側雙向發力,幫助經濟增速進一步提升。

在《方案》中,暢通流通堵點、提升便利性是以舊換新工作的核心之一。此次出臺的《措施》進一步明確,將優化設備更新項目支持方式。一方面降低門檻,從各地、各領域特點與實際出發,取消了設備更新項目資金申報“項目總投資不低於1億元”的要求,讓中小企業更容易滿足申請要求。另一方面優化具體辦法和流程,將結合不同類型設備更新項目特點,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採取投資補助等方式予以支持,簡化項目申報和審批流程。這將更好解決政策執行過程中支持難以落到中小企業的不均衡問題,有利於加速釋放政策紅利。

在《措施》執行過程中,仍需關注三個方面問題:一是要杜絕地方保護主義,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既要嚴把設備更新基本要求的關,引導地方政府在執行時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又要擺脫本位主義侷限,對本地與外地企業一視同仁,避免將本地落後產能混入支持政策;還要加強政策宣講和輿論引導,讓不同所有制的企業都更好地瞭解政策、用好政策,並以此爲契機,進一步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二要加快解決新老設備和技術的兼容與人才培養問題,提升勞動生產率。在重點行業和領域推進以舊換新的同時,企業也要加強軟硬件、設備與人才同步提升,原有技術人員的培訓要儘快提上日程,加快培養出滿足新生產線需求的技術人才和熟練工人,有效發揮設備升級對產業的帶動作用。

三是廢舊產品回收等可持續發展問題。各地要追蹤好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進展,做好二手車、二手家電流通以及報廢汽車、廢舊家電回收和再利用體系的配套完善工作,提升循環經濟發展水平。(作者是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院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