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樂見兩岸展開「制度之爭」

▲中共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圖/中國臺灣網)。

中共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日前表示:「兩岸已開始進入制度人才之爭時代」,安峰山認爲「一個制度、一個政黨,究竟有沒有吸引力關鍵在於它能不能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當做自己的奮鬥目標。」這些話出自對岸官員的口中真讓人有「今夕是何夕」的感嘆。

中共實施改革開放近四十年,我們發現在與對岸共產黨人接觸後,得到的共同印象是:他們都充滿了高度的自信,包括過去中共領導人常說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還加上一個習近平上臺後不斷強調的「文化自信」。

對於兩岸分治近七十年來,我們一向引以爲傲的民主制度,現在竟然成了對岸「挑戰」的對象,確實令人感慨萬千。

在「全球化」的時代,西方的自由、民主和人權,常被視爲普世的價值,而西方的議會民主制度,也被視爲「政治全球化」的標杆福山(Francis Fukuyama)教授在其《歷史的終結》一書中,認爲蘇聯解體顯示,自由民主乃是人類歷史的終極目標;但隨後,他在《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書裡,又修正了自己原先的說法,認爲自由民主與選舉政治帶來的負面問題顯示,政治上的關鍵問題,還是在於是否擁有「好的治理」(Good Governance)。

▲習近平正在尋找第三種途徑來充實「中國模式」的內容。(圖/翻攝自新華社

習近平談到他的治國理政時,也特別強調「治理」的概念,包括「全球治理」。學者李成(Cheng Li)在其所着《習近平時代的中國政治:重新評估集體領導》書中,認爲中共正在尋求第三種政治發展途徑,也就是試圖跳脫下列兩種對中共菁英政治產生的誤解和偏見:一是來自西方的看法,認爲中共政治是鐵板一塊集權統治;另外則是出自中國大陸本身,認爲中共已經形成完善的政治體制

很明顯地,習近平正在尋找第三種途徑來充實「中國模式」的內容。安鋒山認爲國民黨民進黨和共產黨,應一起比賽看誰更「愛臺灣」,這樣能讓老百姓有更多的選擇。

從安峰山的談話,看來臺灣的藍綠惡鬥,已提供對岸許多負面的教材。不可否認,當年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的臺灣,如今卻淪至「吊車尾」的命運,就是「政治壓倒一切」的後果

▲藍綠立委爲軍改開打(圖/記者屠惠剛攝)。

所謂「脫臺者」一詞,指的應是那些爲追求更佳生活空間,希望「走出去」的人。他們的目標不會只限中國大陸,而是哪裡有發展就走到那裡去。我們樂見對岸也加入「愛臺灣」的行列,並且也強調要尊重臺灣人民的選擇。長期以來,我們都習慣了臺灣政治人物競相「愛臺灣」的表態;也眼前他們採取的那些「愛臺灣」的舉動,結果成了臺灣人民的「恐怖情人」。希望對岸的「愛臺灣」不是說說而已。

事實上,中國大陸已從「富起來」邁向「強起來」的道路,而目前就有足夠的物質條件,滿足臺灣的民生需求;也有崛起的國際地位,提高臺灣的民族自尊。但臺灣的「民之所欲」,還包括擁有真正當家做主的權利。這是對岸在努力爭取臺灣民心時,必須進一步加強的部份。無論如何,我們樂見兩岸能展開一埸制度上的「和平競賽」。在人民做出最後的選擇之前,我們希望兩岸能維持一個「和平共存」的良好環境。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們相信兩岸在經過「和平共存」和「和平競賽」的階段後,終會和平過渡」到兩岸統一的目標。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