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背後靠山被曝光,他在東北無人敢碰,全憑三位貴人照拂

人的一生光靠自己努力是沒有用的,無伯樂賞識、無貴人相助,最後也只能庸庸碌碌的度過一生。

不少人覺得這個吃百家飯、土到家的農民趙本山,怎麼就成了百姓耳熟能詳的老藝術家,不僅買飛機、住豪宅、享受幾十個弟子跪拜,而且在東北無人敢碰、他說一沒人敢說二。這是爲何呢?

有人說趙本山是命好,其實說起來還得感謝他背後的這幾個貴人,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趙本山,更不可能有越開越紅火的本山集團,更不會有趙本山在東北就是“王”的地位。

接下來我們就來講講趙本山背後的那些靠山。

救命教藝的瞎子二爺

趙本山出生在東北一個窮的不能再窮的農村裡,他的父親是一個老光棍,好不容易纔說到一個媳婦兒,剛生下他的母親就走了。

一出生趙本山的日子就不太好過,他的父親對他十分的嚴格,稍有個不順心就打他,小小年紀的趙本山就被打的遍體鱗傷。

小時候吃一頓飽飯都困難,就是靠着村民的接濟才活了下來。

有一次生病高燒,也沒有人拉他去看病,他已經燒的糊塗了,好不容易請來了一個土醫生,土醫生感嘆了一句,說沒用了,就算救過來也是傻子了。

偏偏這時候趙本山父親的弟弟瞎子二爺不相信,就拿着之前的土方子給趙本山喝了下去,然後感嘆了一句:

大家都不相信,覺得這瞎子二爺天天神神叨叨的,這就是胡說八道。沒想到趙本山真的活了過來。

至此之後趙本山就跟着瞎子二爺一起生活,別看二爺是一個瞎子,卻說學逗唱樣樣精通,會拉胡琴。

趙本山就跟着二爺學藝,學了不少的東西,什麼轉手絹、吹嗩吶、拉琴、二人轉都學了個七七八八。

可以說二爺不僅救了趙本山一命,也奠定了他之後引領二人轉、成爲小品藝術家的基礎,成爲了他的藝術萌芽。

趙本山本以爲自己就這樣和二爺一樣到處走穴普普通通的活一輩子了。卻沒有想到,二爺有一天卻要趕趙本山走了。

他表示自己已經沒有什麼能教趙本山的了,讓他不要和他一樣,他就是不是這種命,讓他去宣傳隊試試,學學正經的東西,是騾子是馬也得拉出去看看。

一眼看中趙本山,多次創作將其捧上臺的乾爹李忠堂

趙本山雖然覺得前路漫漫,但終究還是聽二爺的話來了宣傳隊,那裡的人都很不喜歡他,覺得他是個土老帽,還有一個傻子老婆。

初來乍到,趙本山自然也撈不着什麼好角色,他甚至有時候連臺都上不了,就是角落裡一個拉弦的。

就在趙本山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一個意外的機會登上了臺。正好那天角生病了,趙本山就跑了上去,表演了《瞎子摸燈》。

當時文化宮的李忠堂一眼看中了趙本山,覺得他很有潛力,就連夜寫了劇本來找趙本山,要知道李忠堂的劇本可是一本難求。

李忠堂在不知道趙本山答不答應的情況下,就寫了劇本。

這讓趙本山受寵若驚,當即就認了李忠堂爲乾爹。

接着李忠堂第二個劇本《摔三絃》一出世,來求的人少不了,可是李忠堂誰也沒給,他就邀請了趙本山。大家都不知道趙本山是誰,一聽是個就上過一次臺的小簍簍。

誰也不服氣,但是沒想到趙本山一登臺因此在東北闖出了名氣。

之後李忠堂就不斷爲趙本山創作劇本,同時趙本山也爲李忠堂的劇本加成了不少,兩人成爲了黃金搭檔。

姜昆多次推薦趙本山登上春晚舞臺

在趙本山表演《摔三絃》的時候,除了李忠堂十分欣賞之外,另外一個人就是已經在央視說的上話,全國各地尋找人才的姜昆。

姜昆來鐵嶺看演出,覺得趙本山和其他說二人轉的都不一樣,他不是從那些老人那裡學來的老套路,而是大膽創新,雖然下面一些村裡的老人罵聲不停,但年輕人卻很喜歡。

姜昆覺得這就是舞臺需要的人,所以回去之後姜昆就多次向春晚節目組推薦。一蹉跎就蹉跎了好幾年,終於姜昆才爲趙本山贏得了試鏡的機會。

姜昆一聽到消息之後,就趕忙往東北趕,卻沒有想到趙本山去外地演出了。姜昆不甘心趙本山錯過這個機會,就立馬去外地找趙本山。

趙本山一聽高興壞了,也很感動與姜昆這麼些年過去了還記得這個事兒,而且還跑這麼老遠來找自己。

其實早在1988年趙本山就在春晚的分會場表演了小品,只可惜辛辛苦苦等到後半夜,趙本山也沒有在電視上看到自己。

對此姜昆也深感內疚,還和趙本山表示自己一定會讓他站上春晚舞臺的,終於在兩年後,趙本山通過一個小品《相親》被觀衆熟知。

後來趙本山也說,自己忘了誰也不能忘了姜昆,沒有姜昆自己一輩子恐怕都登不上春晚,就算能登上也會晚十幾年。

和範偉、高秀敏、何慶魁貢獻優秀小品

登上春晚舞臺之後,趙本山結識了高秀敏、何慶魁、範偉等人。本來他們是因爲名氣不夠,那些名氣大的都被選走了,他們這些被剩下的人組合在了一起。

卻沒想到創造出了一系列經典作品,其中最有名的那一部就是《賣柺》。而何慶魁就是這個小品的編劇。

幕前和幕後完全不一樣,大家都是十分尊重藝術的人,也對事不對人,經常因爲劇本和表演吵得面紅耳赤的,甚至摔門就走。

第二天四人像是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繼續排練。而且那時候排練時間十分的緊迫,每個人都得熬大夜,時間都不夠用。

結果有一次趙本山卻在排練的過程中不見了,大家急的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卻找不到人。

趙本山回來了竟然說自己去泡澡堂子了。然後範偉和趙本山大吵了一架。

其實趙本山並非不是沒有責任心,恰恰是因爲他覺得大家在這裡都窩着,也焦慮,想不出東西來。

當趙本山拿出響亮包袱的時候,大家才懂得了他的深意。

幾次合作之後,四人確實有了很多的默契,創造出了很多百姓喜聞樂見的小品後。

隨着高秀敏的去世,何慶魁也一下子失去了靈魂,再難寫出好的劇本來。而範偉也因爲這種高壓環境厭倦了創作,而選擇了離開,開始新的工作。

也正是因此大家紛紛猜測範偉和趙本山不和,後來才一個人孤零零的留在春晚上,四人小分隊就此分崩離散。

其實趙本山也後來說只是因爲個人選擇不同,大家還是好朋友,範偉後來也說自己後來卻的文工團還是趙本山介紹的。

不管後來他們關係如何,但他們確實是十分匹配的搭檔,如果沒有這些人的積聚,恐怕中國的小品史上又會少很多優秀的作品。

最好的貴人是自己

之後趙本山就不需要貴人了,或者說他成爲了自己最好的貴人。

名利雙收的趙本山並沒有徹底停下來享受,而是創建了本山集團,收了一大堆的徒弟,讓他們登上更大的舞臺,把自己手藝都教給他們,讓他們將東北文化二人轉,小品傳承下去,用喜劇感染更多的人。

在趙本山的幫助下,小瀋陽、丫蛋等人都走了出來,出了名。其他不出名的徒弟也能憑藉手藝養活自己。還拍攝了《鄉村愛情》,養活了一大幫子演員,讓他們走到幕前,被觀衆熟知。

同時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東北,使得東北的旅遊業快速發展。

而且趙本山這個人也十分熱情好客,只要是來東北的,是他趙本山的朋友,他定好好招待,當初劉德華因爲演唱會的事情得罪了遼寧的一個地頭蛇。

雖然兩人不熟,趙本山二話沒說就和劉德華這事兒自己管了,沒想到此事趙本山都給解決了。

此事一出,不少人說趙本山在東北權勢滔天,質疑聲不斷,其實老百姓都知道,趙本山不是拿權利壓人,而是真正造福了他們這一幫子百姓。

趙本山能混到今天,全靠這幾位貴人相助,但同時平凡的我們如果沒有貴人,那我們就成爲自己的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