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科復出,新代言踏入禁區了
張繼科復出,犯了什麼天條?
封面 I 張繼科微博
作者 I 李東陽
報道 I 李東陽朋友圈
大衆向來對公衆人物的“瑕疵”沒有什麼容忍度。
無論是睡的、稅的,還是賭的、毒的,只要沾染,從全民崇拜到萬人唾罵,往往只在一瞬之間。
2天之前,因2023年3月底的那場“賭債”風波而陷入爭議與沉寂的張繼科更新動態,官宣了一個新品牌代言。
張繼科在微博表示:“在過去的十五年裡,蝴蝶爲我提供了頂級的裝備和器材支持,助力我取得了一項項優異成績。目前,因一些商業上的規則問題,經 過雙方友好協商,雙方不再續約......接下來,我將擔任多尼克的全球品牌代言人。”
圖源:張繼科微博
隨後,一位從事體育明星經紀的業內人士爆料稱,張繼科目前代言費在400萬至500萬元之間。
因爲衆所周知的原因,此事引發軒然大波。喜歡張繼科的粉絲與網友就有“污點”的張繼科能不能復出代言,展開了一場維持數天的大論戰。
這當然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而這場爭論本身顯然也並不令人感到意外。早在今年8月,樊振東圓夢巴黎男單奪冠之際,張繼科就曾因爲發佈微博祝賀而被大批網友痛批“蹭”樊振東流量,陷入新一輪爭議。
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是,張繼科們從事商業代言的邊界在哪裡?公衆批判的邊界又在哪裡?
作爲一個創立於1987年的德國品牌,DONIC (多尼克) 在行業中的咖位並不低。在90年代便開始在各類乒乓球世界大賽中使用,成爲官方合作伙伴。
其官博的簡介證明了這一點:全球最重要的乒乓球領域的生產製造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多尼克給張繼 科的合作頭銜並不低,是全球品牌代言人!
圖源:多尼克微博
從這個層面看,雙方的合作並非過氣藝人的商業走穴,而是有着極高規格的商業代言。
而這也恰恰是衆多網友難以接受的地方:“這哥們還能代言,就離譜。”
作爲反對者,他們的理由十分明瞭:其他明星犯錯,封殺、封號、丟代言,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憑什麼張繼科可以?
但支持方的理由同樣頗具說服力:作爲乒壇世界冠軍,張繼科是繼劉國樑和孔令輝之後的中國男子乒乓球隊第三位大滿貫得主。並且僅用445天的時間就實現了大滿貫,成爲歷史上最快完成這一壯舉的運動員。
他曾爲國家帶來榮耀,接個商業代言怎麼了?
回到開始的問題:張繼科能不能接代言?
其實很多人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張繼科賭債風波從2023年3月30日爆發至今一年多的時間裡,整個事件始終沒有最終的官方定論。
換句話說,道德問題也好,法律問題也罷,張繼科並沒有像吳亦凡、鄧倫之流被錘死。
值得一提的是,張繼科在此前回復網友時表示:慢慢的我會讓所有人知道事 情的來龍去脈。
圖源:張繼科抖音
這讓不少人猜測:當初的爆料是否有誤?這件事是否另有隱情?
但至少從目前的信息來看,張繼科是不能百分百被貼上污點標籤的。
從當下的視角去回看,當初安踏等品牌與張繼科的解約更像是輿論壓力下的品牌自保行爲,而非給予事件的側面定性。
而如今,諸如多尼克選擇與張繼科合作,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品牌在評估張繼科作爲公衆人物大衆形象之後的自主選擇。
法無禁止皆可爲,這的確是雙方的自由。
而至於道德審判,這顯然也是網友的自由。
雖然在理性者的共識裡,即便張繼科事件被做實,也應該分開評判他在職業上的成就與私生活的“污漬”。
但在大衆語境裡,似乎很難容忍這樣的事發生。
娛樂圈中,吳亦凡、鄧倫之流被釘上恥辱柱自然無人異議,但爭議頗多的王力宏離婚風波、白百何所謂“一指禪”事件也成爲他們職業生涯難以擺脫的“污點”,商業價值大打折扣。
很難講這是大衆的“刻薄”,還是世態的涼薄。畢竟在多數人看來,他們享受了名利上的雙收,自然就要承擔道德上的“完美主義”,而且苛責到哪怕爭議、甚至被誣陷本身,也是“不完美”的一種。
很大程度上來說,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商業世界的一種延展與映射。
立功、立德、立言,是儒家認爲達到完人的三個標準。孔子、王陽明和曾國藩作爲中國歷史上品德、能力和功績兼具的完人,在數百上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始終都是被推崇的對象。
在這種道德觀與文化的浸潤下,大衆對名利雙收的公衆人物自然有了成爲“完 人”的要求。
圖源:新浪熱點
對於張繼科來講,大衆對於他的道德與輿論審判,很大程度上與“真相”是無關的,如同西方法律體系中爲了維護整體法律程序正義寧願錯判個案一樣,人們爲了維護刻在文化基因裡的“完人”觀,要踢出“不完美”的,哪怕只是有爭議的。
這在大衆的輿論上通常被表徵爲一句不那麼正確的話:互聯網上沒有人在意事實與真相,只有觀點與情緒。
尤其是對於明星、藝人、網紅而言,在負面輿情襲來時,在文化慣性的指引下,大衆首先想到的便是拿起道德之劍捍衛自我內心的“完人”觀。
至於真相如何,那是在互聯網語境裡最難被證實的東西。
在向來信奉“消費者上帝論”的商業世界裡,消費向來被視爲一種權力。
現代商業社會,商家、明星藝人、消費者構成了一個精巧的平衡體,三者互相依存又相互牽制——商家通過商業供養明星藝人,消費者通過消費行爲左右商家與藝人。
作爲消費的供給方,鮮有像多尼克一樣敢於與充滿爭議的張繼科展開合作,因爲一旦消費者行使消費的權力,很多時候都是品牌方難以承受的。
代言人作爲品牌形象的延伸,一旦被大衆認定二者的捆綁,品牌方往往很難消除“瑕疵”藝人對品牌形象的影響。
今年雙11期間,京東與脫口秀演員 楊笠的合作遭遇抵制。
圖源:京東微博
事情的起因不過是楊笠過往在脫口秀中關於性別議題的創作被貼上了“厭男”的標籤,以至於楊笠在衆多男性觀衆的視角里,形象顯得不那麼正面。
楊笠選擇了在脫口秀構築的喜劇場景裡對男性“冒犯”,那廣大男性就在商業語境裡行使了作爲消費者的權力——抵制。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消費者爲主導的商業世界裡,楊笠必須付出的代價。
很難講,在楊笠與英特爾、海瀾之家的合作接連被抵制的情況下,京東到底懷揣着怎樣的心態選擇了她。
但京東顯然低估了自己邀請楊笠代言後所要遭受的輿論攻伐。
與楊笠代言京東僅僅圍繞在兩種性別觀念的交鋒不同,張繼科與多尼克的合作多少帶有道德上的、甚至法律上的審判。
而這也恰是張繼科“賭債”風波中被裹挾其中的灰色空間,畢竟那懸而未落下的“達摩克斯之劍”是大多數品牌不願意承擔的不確定後果。
人們普遍難以接受失德藝人還能在商業構築的世界裡被推崇、流通。
在人們樸素的正義觀裡,既然道德無法審判、法律也無法審判,那就用商業進行審判吧。
而這也正是一旦藝人失德,鮮有品牌敢與之合作的根本原因。
在張繼科事件上,雖然外國品牌膽子大,但對於在一輪輪明星塌房風暴中洗禮過的國內品牌而言,顯然要謹慎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