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埔心樹葬園區不立碑造墳 墓園像公園也能很有溫度

清明連假最火話題莫過於「祖先投胎了」爲什麼要掃墓,引發民衆熱議,墓園存在的意義是讓人祭拜迴歸思念。(吳建輝攝)

彰化縣「埔心自然葬生命紀念園區」,不立碑造墳,將墓園打造成公園型態,讓許多選擇將先人自然葬的家屬,儘管平日也會攜家帶眷到墓園走走,與傳統墓園有全然不同的感受。(吳建輝攝)

2011年將第五公墓規劃約2甲地供自然葬使用,選擇植葬區的民衆就不立碑記名,將處裡好的骨灰埋入園區,並植入園區提供的紫嬌花或蘆薈,並加以佈置。(吳建輝攝)

埔心植葬園區就是一座熱鬧溫馨的公園,幾乎每天都會有民衆探望家人,不像傳統墓園,沒有陰森的感覺,是一個有溫度、有人氣的追思園區。(吳建輝攝)

清明連假最火話題莫過於「祖先投胎了」爲什麼要掃墓,引發民衆熱議,墓園存在的意義是讓人祭拜迴歸思念,而彰化縣「埔心自然葬生命紀念園區」,不立碑造墳,將墓園打造成公園型態,讓許多選擇將先人自然葬的家屬,儘管平日也會攜家帶眷到墓園走走,與傳統墓園有全然不同的感受。

「掃的是墓,聚的是活人,延續的是親情」,彰化縣埔心鄉第五公墓,2011年就向內政部申請補助,成爲全縣首創也是唯一的環保葬園區,當時啓用過了4年纔有先人「入住」,但隨着園區知名度日漸提高,「住戶」從2019年的352位,到現在已經有近700位。

第五公墓管理員張瑩瑩表示,多元葬法像樹葬、海葬、花葬等在國外早已行之有年,2011年將第五公墓規劃約2甲地供自然葬使用,選擇植葬區的民衆就不立碑記名,將處裡好的骨灰埋入園區,並植入園區提供的紫嬌花或蘆薈,並加以佈置,許多民衆會擺上家人生前最愛的東西。

張瑩瑩說,家屬依照先人喜愛的場景,打造專屬空間,如果是小朋友就會擺卡通、動漫人物,喜歡打麻將的就會放袖珍麻將組,也有腳踏車,戰車等,每一個小空間都有感人且溫馨的故事,甚至有民衆會帶着餐酒到這邊與逝去的家人一起享用,一同追思與懷念。

張瑩瑩強調,埔心植葬園區就是一座熱鬧溫馨的公園,幾乎每天都會有民衆臺探望家人,不像傳統墓園,沒有陰森的感覺,是一個有溫度、有人氣的追思園區,隨着園區知名度提高,吸引民衆青睞,也有其他鄉鎮到園區觀摩,希望打破民衆傳統守舊觀念,一起推廣自然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