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懷疑大過理解 美中僵局難解

保羅.希爾(Paul Heer)是美國國家利益中心資深研究員,也擔任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以及喬治華盛頓大學伊利亞德國際事務學院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國和東亞問題。2007年至2015年期間擔任東亞國家情報官員。(取自網路)

保羅.希爾(Paul Heer)是美國國家利益中心資深研究員,也擔任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以及喬治華盛頓大學伊利亞德國際事務學院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國和東亞問題。2007年至2015年期間擔任東亞國家情報官員。

保羅希爾近日在《國家利益》雜誌談及美中關係的未來時表示,只要美中的戰略懷疑壓倒相互理解,兩國關係似乎在當下就不會出現重大的建設性突破,僵局就會持續下去,兩國的外交互動將更多地表現爲互提要求和相互抱怨。

保羅希爾指出,美國副國務卿雪蔓在7月26日的訪華之旅,似乎是重演此前美中高層交往的場景;有人建議「爲兩國關係設定底線」並建立維護關係的「護欄」,但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在這兩方面出現了明顯進展。

保羅希爾認爲,大陸外交部副部長謝峰向雪蔓提交兩清單。一份是要求美方糾正其錯誤對華政策和言行的清單共16項,包括美方對中國共產黨黨員施加的簽證限制,「壓制」華爲等中國公司,以及將中國媒體登記爲「外國代理人」。另一份是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清單共10項,包括在美國出現的反華情緒,以及美方挑戰中國對臺灣、香港和新疆的主權。

他強調,這表明北京正在或已經跨過一個門檻,自忖中國現在已有國際籌碼和影響力來抵禦美國施加的壓力,並期盼或要求兩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互惠互利。這一姿態反映出中國領導人在中國崛起和美國相對衰落的過程中對兩國實力變化有了新認識。

保羅希爾稱,雪蔓訪中所牽涉的核心問題是,此次美中會晤能否阻止兩國關係螺旋式下滑,並創造機會穩定美中關係,甚至促使美中關係發生建設性逆轉,但到現在爲止還沒有明顯跡象表明雙邊關係會改善。雙方是否準備在「設立關係底線」方面進行富有成效的接觸還有待觀察。相反地,雙方都暗示,對產生任何形式的相互包容抑或是實質性接觸抱有懷疑。

他表明,只要北京和華盛頓都認爲自己擁有改變對方所提關係護欄和底線的籌碼,這一僵局就會持續下去。與此同時,兩國的外交互動將更多地表現爲互提要求和相互抱怨,而不是展開合作或謀求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