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知道自己該離職了?給明明厭倦上班|卻逃不開職場保障的牢籠|職業倦怠

“ 十年來,我從未真正休息過。 ”

2022年,我離開7年熟悉的職場,正式結束邊上班邊斜槓教課的生活,

2023年,剛滿28歲的我用教學換來的第一桶金,開了自己心中的工作室,地點在中山區還可以,是攝影棚也是舞蹈教室。老實說教學運動雖是我的專項之一,但舞蹈和攝影也不過是一直以來的個人興趣愛好,哪裡能和在圈子裡耕耘許久的大神們相提並論,卻能擁有自己的工作室。

有一天深夜,我在工作室忙着搬未完工的油漆桶拖地時,

問這樣的問題,應該是累積的困擾和壓力到無法承受了。

我那時候擦了擦身上的灰塵,說了些鼓勵的話,

然而並沒有告訴A,去年我其實經歷了職場、情場、人際健康、身體健康上的多重失落。

那時候的我中斷了所有運動3個月,又在年初被診斷出混合焦慮憂鬱。

舉個例子,有些人明明厭倦了辦公室生活,但又逃不開到公司上班是一種保障的牢籠。

朋友S有一天和我說:

“ 到這個月底,我就工作滿10年了, 我的職場生涯,從一份工作換到另一份工作,從臺灣,外派美國-再回臺灣,我總是無縫接軌。

S一直是衆人心目中令人敬佩的主管,除了公司頭銜響亮,也一手帶出好團隊,在工作上小有成就,這麼多年來幫公司賺了不少錢,而最近也在計劃離職中了。

追蹤我的人,看過聯合報報導的人可能只知道我很早就工作,曾實習在百大科技業的上班族,又因工作壓力大到連喝酒嘔吐暴胖。看起來是個很悲催的例子,媒體應該也覺得有反差感,於是標題也這樣寫 “科技人壓力大到和嘔吐物睡一晚”有時候回頭看當時的狀況來心裡也會疑問說:真的有必要爲了努力付出這樣的代價嗎。

更早些透過社羣媒體熟悉我的朋友,應該還知道,

畢業間還去了中東五星航空公司當了不到一年的落跑空姐。後來遇到的性騷擾事件更扯,好像總是暗示我和辦公室或公司環境多少總是格格不入。然而我依然稱職地當了多年好好上班族社畜。

也許在我從小到大的環境裡,雖然敏感和想太多的個性讓我在人際和感情上沒少受傷,卻也讓我養成了自身的洞察力和直覺力,有棱有角。

在失去了自身和外物的平衡時,我的經驗讓我能更快地選擇反應,而並不是默默選擇承受,忍一忍就過了。

有時候也很清楚,擁有這樣個性的人,不是經歷大起就是大落,也不一定容易被大多數所接受。雖然當下確實可以脫離了當下安定的環境,但也就代表了你要勇敢地接受不安定,或把自己陷入困頓的可能性。

那麼回到正題,

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就是,

這就是你該離職的契機了。

那麼,爲什麼大部分人脫離不了保障的牢籠呢?

身體雖然做着機械式的事,然而心裡卻很清楚自己只剩一個目的:維持現狀和安穩。

華人社會常常忍字當頭,以和爲貴,

只是我後來經歷過種族歧視、職場性騷擾、網絡霸凌後明白,

而很多時候你再忍一下,不發聲不爲自己着想,事情也不會變得比較好。

人生最害怕的事情之一是,

你熟悉了你明明可以選擇不將就,卻因着討好,而成了沉默的大多數。

因爲當你心裡知道你選擇和別人走的路不同、做的選擇不同時,

身旁的正義魔人、道德綁架的帽子就會扣到你頭上,非讓你覺得是自己有問題不合羣。

這時候的你應該笑笑地回:沒錯,我是有問題,但你又有多完美呢,那麼你是上帝嗎?還是你從上帝視角看人呢。

很多人寧可將就着,也不願意承受一絲一毫勇敢選擇的後果。

我們人生從二十到四十歲,都還能承受將就的結果,

我們可以在人前光鮮,但私下狼狽、灰頭土臉素面朝天地將就着,爲創業、爲目標疲於奔命;

就好像年輕時,

可以爲了省下那幾千塊,飛長途紅眼航班住青年旅館,只爲了出去看看世界,見想見的人。

然而等到我們七八十歲的時候,還能承受這樣的將就嗎?

即使到時候心裡可以,然而身體卻也已經不允許了。

那麼我們還要將就嗎?

人說先苦後甜,你說再將就個五年吧,等我35了,40了再出去吧,

然而人世事難料,

誰又知道不將就就一定會苦,將就過活就一定會甜呢?

還在將就,覺得好像年齡是一瓶魔法藥水🪄過了這個年齡再做什麼事,纔看似合理。

並非要等到今天你更漂亮了,體質更低了,你纔是算有魅力的女人,

也並不是你要年薪百萬了,生活才變得有底氣,

更不是你熬過第幾年纔算優秀,才足夠有資格斜槓或教學或分享什麼事情。

因爲永遠不會有那一天,因爲人總外有人,天外總有天,你必須要走出去,

先在自己不熟悉的圈子裡,哪怕是全新領域,願意先當最差的那一個,

才能坦然地接受在新環境裡的不安定,

透過不斷地試錯、總結和改進,再等待機會成爲更好的那一個。

pic from @nessyfit

IG:@nessyfit_ 女性曲線|皮拉提斯|妮西老師

FB:@腰臀曲線妮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