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76天后 武漢企業這樣追回失去的時間

(原標題:暫停76天后, 武漢企業這樣追回失去的時間

導讀:

4月8日,武漢解除了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經歷76天“戰疫”按下暫停鍵的武漢全面重啓,迎接春暖花開的四月。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釋放“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全面推進復工復產”的重要信號。

武漢的“解封”激活了全國全面的復工復產。截至4月4日,武漢市規上工業企業開工率97.2%,員工到崗率60.5%,規上工業企業用電量已恢復到去年同期八成以上。

科技企業和汽車企業率先按下“快進鍵”,奮力追趕,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與此同時,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企業也爭分奪秒,重現往日的經濟活力。

不過,海外疫情的蔓延也使得這兩個地區的外貿企業及跨國企業必須迎戰下半場“戰疫”。

暫停76天后,  武漢企業這樣追回失去的時間

4月8日零時起,武漢解除了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這意味着在按下暫停鍵76天后,武漢市已全面重啓,迎接春暖花開的四月,進入到疫情防反彈和復工復產並重的新階段。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全國各個城市的經濟節奏。中央到地方,陸續出臺各類金融、財稅政策,助力企業發展。武漢企業也在抗疫過程中“危中尋機”。

4月8日,華中數控董事長陳吉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今年來,紅外測溫儀等防疫產品供不應求,公司開拓進入口罩生產業務,衍生出新的機遇。

華中科技董事長馬新強也表示,公司加速智能製造業務的落地,以橋樑、工程機械行業爲突破點,調配旗下子公司華工激光、華工賽百核心資源,主導武船、寶橋、三一、博睿等行業大客戶的戰略合作和重點項目實施。今年公司還將以點帶面,促進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在更多的行業落地。

分階段分批次復工

疫情之後,武漢市各大企業的復工復產分階段分批次推進。

2月7日,爲保障前線醫療物資質量安全,華工科技核心子公司華工圖像獲得湖北省防疫指揮部批准後,承擔防護服防僞標識的設計與生產,第一批20名員工參與防疫物資保障工作。

2月20日,子公司華工正源作爲疫情通信保障企業首批覆工復產約100人,目前已超過1000人。同日,位於孝感的子公司華工高理在獲得工信部批文後着手復工復產工作。而在2月底,位於光谷未來城的華工激光獲批後開始復工。“雖然較之其他子公司,復工復產時間晚了些,但疫情期間,華工科技全面調動位於深圳、江蘇等地的省外二級子公司實現產能轉移,較大程度緩解了產能不足、物料輸入及產品輸出困難的壓力,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客戶的信心。”馬新強介紹。

3月21日,東湖開發區防控指揮部批覆華工科技總部復工。截至目前,華工科技8000餘名員工(含勞務派遣),總體復工率超90%,產能已恢復,子公司華工正源抓住5G、數據中心建設機遇,加速光通信模塊提產進程,日產能超7萬隻,超過去年最高水平。

武漢市經信委對外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4日,武漢市規上工業企業開工2853戶,開工率97.2%,員工到崗42.9萬人,到崗率60.5%,規上工業企業用電量已恢復到去年同期八成以上。從龍頭企業看,武漢市25戶50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全部開工。東風本田、武鋼有限、湖北中煙等重點企業產能利用率達到或超過100%。汽車及零部件、光電子信息兩大主導產業規上工業企業全部開工。

完全恢復“還有一段路”

面對區域性疫情的“次生災害”,包括武漢在內的湖北企業,完全的恢復運轉,還有一段路要走。

4月初至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選取了武漢市十餘家企業的小樣本調研顯示,

在武漢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陸續出現員工返崗困難、人員緊缺、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復產節奏不協同,甚至國際市場上,全球疫情暴發帶來的供應鏈的斷檔,給企業帶來生產壓力。

在早期的武漢市,生產員工返崗困難,用工緊張成爲難題。東湖高新區一企業負責人則表示,不少員工住在黃岡、孝感等周邊城市的縣、鄉、村中,公司人力資源部要與相關街道、社區、村委會溝通,落實放行。後來公司只能讓黃岡、孝感子公司負責把員工接到武漢邊界,員工拖着行李走過卡口,再由車接回公司宿舍。有時候車子一天跑兩趟也只能接回十個人。不過,如今隨着武漢全面重啓,員工返崗問題不會再困擾企業。

但復產後的銷售問題開始顯現。一家位於蔡甸區的製造企業透露,“復工後,公司銷售人員走出湖北,需經過複雜的隔離、檢測等措施,訂單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

位於東西湖區的一醫藥企業負責人也表示,公司產品的生產,需上游的印度或國內其他企業供應原料,但目前因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材料進口受阻,國內合作廠家產能跟不上,上下游企業出現斷裂式復工復產,實際上公司產能還是無法滿足。

位於武漢開發區(漢南)的一企業負責人則透露,在年前公司積壓的大量訂單,導致現在所需產能應是正常產能的2-3倍,短時間內無法在合同規定的日期內交付產品。另外,公司收入佔比約25%的教育行業復學時間未定,市場訂單被其他同行分走。

針對這些局面,上述負責人建議,希望政府能繼續加大金融紓困輸血力度,並與財稅政策配合,比如在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方面予以一定程度的減免。除金融機構外,通過市場手段予以金融紓困,而在國家大力發展的基建等相關領域,對具備競爭力的湖北省優質企業予以一定的市場傾斜。

企業危中尋機

不少企業正積極解決疫情帶來的問題,在危機中尋找新的市場機會。馬新強介紹,針對公司產品的核心部件,公司一方面通過自研實現部分核心部件的設計、生產,另一方面也在發展、培育國內供應商進行國產化替代。

企業還在尋找新的市場突破口。在疫情當口,華中數控切入口罩機生產這一新領域,支援醫院醫療物資設備。“從3月份開始,公司生產的口罩機已在國內和海外市場應用,特別是通過網絡營銷,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滿足了全球對防疫物資的需求。”陳吉紅表示,紅外測溫儀等防疫產品的銷售額增幅明顯,能適當反哺被疫情影響的其他業務。

通過這次疫情,中國製造型企業自動化、智能化進程會大大提速。

馬新強指出,“爲此,華工科技的‘激光+智能產線’、‘激光+智能工廠’等智能製造業務方面加速落地應用。針對優勢產品光模塊領域,公司還結合沒有太受疫情影響的新基建建設需求,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前佈局新一代的智能產品。“公司已在考慮進一步引入高素質的人才,釋放人才紅利,滿足這些新規劃的要求。”

武漢科技企業開啓“搶跑”模式

4月8日,在經過76天的“戰疫”之後,武漢結束離漢通道管控。

同日,百度發佈搜索大數據報告顯示,武漢的生活正在迴歸。例如,武漢地區搜索“天氣”相關內容環比上漲23%,超過“疫情”相關內容,“穿搭化妝”相關內容搜索熱度同樣上漲60%、“復工證明”近30天的搜索熱度環比增長320%。

作爲科技製造重鎮,武漢的復甦過程中少不了科技企業的“搶跑”。

早在3月26日,長江存儲武漢總部便全部實現復工,小米總部則在3月30日正式復工。3月31日,高峰期容納1萬名員工的聯想武漢基地已經實現萬人到崗,全面復工,產能恢復至60%左右。

此外,衆多互聯網、電商企業,也開始“助力湖北”,幫助湖北及武漢人民儘快恢復正常生活。

開啓“拼進度”模式

身處武漢當地的科技企業,早已開始忙碌起來。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3月26日,長江存儲武漢總部通過員工到崗和遠程辦公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全部復工,產能利用率達到73%。“目前長江存儲已實現全員復工,各項進度正在抓緊追趕。從中長期來看,這次疫情並不會影響總體進度。”長江存儲CEO楊士寧表示。

小米武漢總部則在3月30日正式復工,員工經過健康碼打碼、紅外測溫和消毒之後,可以進入辦公大樓工作。

武漢是聯想製造的大本營之一,位於東湖高新區的武漢產業基地是目前聯想在全球最大、最先進的自有工廠。3月31日,高峰期容納1萬名員工的聯想武漢基地已經實現萬人到崗,全面復工,產能恢復至60%左右。4月8日,聯想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確認,工廠目前實現全面滿產運營。

這意味着,聯想工廠的恢復節奏,遠比預想的更快。

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從聯想方面獲悉,聯想(武漢)產業基地人員和產能將在3月底恢復至60%左右,計劃在4月中旬全面恢復生產。

“因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在武漢協同發展、同頻恢復,疫情未對武漢產業基地的生產齊套性造成明顯影響。”聯想集團方面表示,其上游“芯片”及“顯示屏”供應商,如天馬、華星光電、長江存儲等也都在武漢投資設廠或擴建,隨着聯想武漢產業基地安全有序恢復生產,聯想集團將堅持以全域數據融合爲基礎,加強工廠內的智能計劃排產和供應鏈上下游的網絡協同化。

一方面是科技產業鏈復工進行時,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被迫宅家工作,也間接刺激了部分市場。市場研究公司NPD此前公佈報告稱,今年3月前兩週電腦顯示器銷量翻番,達到了8萬臺;與此同時,筆記本、鼠標和鍵盤銷量也均增10%。另外,B2B的銷售量也有所增長,2月最後一週面向企業的筆記本銷量同比增長30%,3月前兩週增長50%。

對於相關業務情況,聯想集團MBG中國區製造高級總監齊嶽透露,聯想武漢基地訂單已排至5月,受疫情影響,筆記本和平板電腦等產品需求看漲,預計整個二季度都將保持忙碌狀態。

加入武漢工廠之後,聯想的生產能力全面拉開。據瞭解,聯想在全球共有33個製造基地,在中國設有5大工廠,分別位於合肥、武漢、深圳、成都、惠陽。此前,聯想在合肥、深圳、惠陽、成都的工廠都已經重新恢復生產,其中深圳工廠已經100%恢復產能,合肥工廠產能恢復良好。深圳和合肥工廠是聯想PC、服務器、數據中心產品的生產主力。

科技企業助力湖北

武漢企業開始復甦的同時,大量科技公司也紛紛向久經疫情考驗的湖北及武漢伸出了援手。

早在4月1日,京東便宣佈,在其推出的“春雨行動”中追加價值1億元資源,專門爲湖北品牌商家開闢“買光湖北貨”會場,幫助湖北品牌商家快速復甦。4月2日,京東進一步宣佈,計劃包銷10萬噸、價值約60億元的小龍蝦,以此幫助湖北滯銷的小龍蝦打開銷路。4月8日,京東再次宣佈三大湖北支持計劃,未來三年向湖北投資超60億元。

騰訊則於4月7日宣佈,將繼續加大在湖北省的投入,公佈一攬子投資計劃,將在數字政府、智慧教育、智慧出行、人工智能以及安全等方面與武漢深度合作。同時,未來五年內,騰訊在湖北的員工規模將達到現在的4倍。

4月8日,小米集團旗下電商“小米有品”上線衆籌潛江龍蝦活動,衆籌週期將持續14天。與此同時,小米有品將針對湖北地區企業推出扶持政策,湖北的合作企業及意向合作企業,享受半年內佣金減半優惠。4月8日,抖音發起援鄂復甦計劃,投入百億流量,發起“市長帶你看湖北”等百場直播,支持湖北高效復工復產。

根據京東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供的數據,4月1日至7日,湖北貨的線上成交額整體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106%,環比3月同期增長了81%。其中,湖北本地消費增長了139%,廣東成交額環比同期增長132%,北京、上海、重慶、福建、廣西、四川等地的成交額環比同期增長均超過50%。

“解封對於生鮮行業而言變化還是明顯的。”京東生鮮業務負責人唐詣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首先是用工的流動性增高將提升生鮮分揀能力,從而提振週期時間段內的供貨能力,其次對生鮮上下游而言,解封也意味着鏈條的流通性將更上一個臺階。

物流方面,唐詣深表示,解封后,湖北地區對外的物流運力將更快恢復,對於擁有保質期和保鮮期的生鮮行業而言將更有助益。

德炎水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小龍蝦爲主要商品,公司總經理盧玥期待市場的積極反饋。“從市場而言,解封之後消費需求可能會有短期的爆發,相信一切會朝着好的方向發展。”

秭歸縣郭家壩鎮賢晟臍橙專業合作社、恆晟果業加工廠總經理鍾義則認爲,解封之後,整個農產品銷售纔算真正暢通了,“我們秭歸臍橙的品種是最全的,未來希望與京東通力合作,保證一年四季產品的銷售。”

珠三角蓄能“新基建” 返粵務工人員超千萬

遠在千里之外的廣州開發區,從湖北返程的員工已經投入到京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京信通信”)的生產線上,加班加點趕製一批訂單。

自疫情發生後,珠三角不少企業已與武漢乃至湖北深度聯動,作爲廣東首批優先復工企業,京信通信2月10日就緊急復工,爲抗疫前線提供通訊設備。

“復工第一週復工率70%,但受制於諸多因素,供應商復工率僅40%。”京信通信總裁辦副主任李龍飛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回憶稱,2月26日公司研發與職能類員工復工率已達95%,供應商復工率接近100%,產能接近飽和。

京信通信7周實現全面復工復產僅是全國疫情防控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隨着武漢解封,交通大動脈通暢、各行業產業鏈梗阻消除,全國復工復產全面加速。

珠三角也傳遞出一個信號:珠三角正按下復工復產“快進鍵”。

截至4月1日,廣東全省534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99.1%,工業企業用電量達去年同期的95.2%,外省籍務工人員返粵約1001萬人、佔節前返鄉人數96.3%,新興產業正加速蓄能“新基建”,外貿類企業正打破延續多年的“重外貿、輕內貿”格局……

增資擴產蓄能“新基建”

3月29日上午,京信通信在廣州市開發區內新投產的智能工廠正式投產,120名工人正在加班加點趕製5G新品訂單。

“新投產的智能工廠投資超5億元,主要生產5G介質濾波器、5G天線等通訊網絡建設系統的關鍵射頻部件。”李龍飛直言,生產線擴張正是得益於國家的新基建政策,5G通訊硬件訂單需求暴增。

誠如他所言,京信通信近日獨家中標了中國移動5G小基站項目。在業內人士看來,小基站項目代表的室內移動網絡覆蓋一度被譽爲5G落地的“最後一公里”,此前統計表明,目前4G移動網絡中超過70%的業務發生在室內場景。

“公司新投產的智能工廠,正是爲提前蓄能新基建,滿足即將到來的5G訂單激增而作出的提前佈局。”李龍飛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李龍飛還表示,當前大部分訂單來自於國際市場,國際訂單交付比較迫切,因此公司值班安排“兩班倒”全力趕製。

疫情之下,亟需趕製訂單的還有廣東格蘭仕集團(下稱“格蘭仕”)。3月28日下午,在其佛山廠區內,71名來自湖北宜昌的新入職員工加入微波爐製造車間。

而今年6月,格蘭仕將啓動其在順德區細滘的工業4.0項目,這項總投資29.75億元的項目將建設成工業4.0智能家電製造示範基地。

格蘭仕增投擴產的底氣來自於市場。據格蘭仕董事長兼總裁樑昭賢介紹,全球疫情陰霾之下,格蘭仕海外訂單逆勢上升。尤其是今年1-2月,格蘭仕自主品牌全品類家電在北美市場出口量增加至102%,甚至不少海外客戶紛紛追加新訂單,使格蘭仕外貿訂單排到了今年6月底。

格蘭仕爲此想方設法從各地接回工人,全力保障工廠復工復產,換來了如今開足馬力保訂單交付。格蘭仕預計今年一季度出口目標調整爲增長15%,外貿增長成爲其發展的一大引擎。

外貿“出口轉內銷”

在走訪調研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疫情給廣東外貿企業帶來巨大沖擊。東莞美馳圖實業有限公司廠長吳克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公司外貿業務佔比90%,主要訂單來自於歐美國家,受全球疫情影響,公司二季度訂單預計延遲交貨。

“從2月底開始,就陸續有海外客戶提出延遲交貨需求,3月前兩週更是集中涌現。”吳克翰此時憂心忡忡,需要延遲交貨的貨品已經有十幾個貨櫃,“接下來如果資金鍊斷裂,公司經營也會出現大問題”。

這僅是廣東外貿行業疫情期間的一個縮影。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提供的數據顯示,1-2月,廣東外貿進出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5.2%。其中,出口下降17.5%。

作爲外貿大省,廣東不僅在穩住外貿基本盤過程中作用巨大,更事關全球供應鏈穩定。疫情期間,不少廣東外貿企業轉換思路,主動出擊,紛紛從單純依賴外貿向內外貿兼具轉型。

廣東金輝刀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輝刀剪”)作爲典型的外貿企業,是中國五金行業唯一一家“出口免驗企業”,以前80%依賴替歐美企業代工。

金輝刀剪副總經理鍾嘉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實際上企業從去年開始受中美貿易影響就有心向內貿轉型,尤其是3月份受海外疫情蔓延影響,生產線60%的訂單暫停,工人也面臨再度放假狀態。

“這次疫情反倒堅定了我們轉型的決心。”鍾嘉良表示,金輝刀剪從三個方面轉型,一是入駐阿里巴巴1688廠貨通,二是入股小米優品旗下現有品牌,三是完全打造自己的新品牌。

他拿1688廠貨通舉例,公司轉向電商渠道後,一場營銷內購會下來,核心主打的6套刀具銷售額就突破了20萬元。這更讓公司堅定了“出口轉內銷”的信心。“金輝刀剪正在組建品牌營銷團隊,接下來將全力主攻自有品牌。”

銀政企合力開拓新市場

疫情期間,廣東的邁瑞醫療呼吸機累計供應量佔全國六成;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成功研發新冠肺炎AI輔助診斷系統,總體準確率達95%;廣州興世機械自主研發的口罩機,創造了每分鐘生產1000片平面口罩的設計速度,日產能預計爲120萬片以上(24小時運轉)……這一切都得益於廣東銀政企三方通力合作。

廣東在疫情期間聯合金融機構幫助企業解決金融難題。廣東省科學技術廳發佈《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關於強化科技攻關實施科技惠企行動支撐疫情防控的若干措施》,聯合數家銀行推出“科技貸”,最高500萬元滿足企業生產、建設和科研資金需求。例如,廣州市科技金融中心對180家抗疫企業出具貸款確認書,截至4月1日授信金額已超12億元。

疫情期間,位於廣州市開發區的廣州海潔爾醫療設備有限公司需緊急爲抗疫一線生產“醫療淨化負壓隔離病房”“醫用空調淨化器”等,但因庫存原材料告罄,流動資金緊缺。

瞭解到海潔爾醫療的“燃眉之急”,廣州市科技局緊急審批申請,指導廣州市科技金融中心協調興業銀行兩天內完成放款,同步爲該企業增額至500萬元,爲後續生產提供支持。

通過銀政企三方合作,廣東企業不僅實現了全面復工復產,更開拓了廣闊的新市場。廣州興世機械原本是華南最大規模的紙尿褲及衛生巾生產線設備製造企業,其副總經理吳婉寧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廣州口罩機設備緊缺,廣州市工信局迅速摸查到公司具備轉產口罩機條件。

“收到口罩機生產任務後,公司迅速取消了原有訂單,加大人員和資金投入,對原有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吳婉寧直言,得益於政企協力,公司才迅速完成了口罩機、兒童口罩設備的量產化。

長江經濟帶再度激活 企業應戰疫情下半場

隨着“解除城市封控”的一聲令下,武漢對外鐵路交通走向恢復,一批批外出務工人員踏上開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列車。

武漢這一關鍵節點的“解封”,激活了長江經濟帶全面復工復產的拼圖。在等待武漢人迴歸工作崗位之時,長三角地區也正以爭分奪秒之姿,重現往日的經濟活力。長三角 “三省一市”公佈的最新復工數據顯示,上海、江蘇、浙江以及安徽等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均超過99%。

接近全面復工的背後,長三角地區充分發揮區域一體化優勢,政企聯動,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提速。不過,作爲以全球化、國際化發展爲戰略定位的長三角,在國內疫情防控取得成效、企業順利復工復產之時,海外疫情的暴發讓該地區部分外貿佔比較高的企業以及跨國外企,迎來了下半場“戰疫”。

多舉措力促100%復工

今年春節,47歲的龔宗娥沒有返回江西老家。來到寧波市象山縣務工近十年的她,目前是當地一家飯店的服務員。春節期間飯店歇業後,重新開業的時間卻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一再推遲。

“沒有收入來源,又要交納房租。”原本出於節省路費考慮的龔宗娥,卻意外面臨較大的開銷。焦慮不安之下,她看到了寧波錦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招工信息。

“國內疫情發生後,公司訂單充裕,急需開工,但因交通管制等原因外地員工無法及時返崗,勞動力短缺。”錦浪科技董事長、總經理王一鳴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爲了解決復工初期工廠人手不足的問題,該公司便考慮能否調動本地勞動力的方式進行臨時性填補。

經過入職培訓後,龔宗娥2月10日開始了過渡期的新工作。當天與她一同入職的還有約60名“共享員工”,他們所負責的都是生產線上門檻相對較低的工作內容。

錦浪科技的這次招工模式,即是疫情期間國內比較流行的“共享員工”模式。該模式下,一些暫時難以復工的中小企業將員工以共享模式進行短期人力輸出的合作用工方式,以實現人力資源的再分配。

錦浪科技成爲國內最早一批採取該用工模式的企業之一,有效地解決疫情初期勞動力不足的難題。2月下旬,這家國內光伏逆變器龍頭企業已實現產能滿負荷運作,並開啓了新一輪的人員招聘。據王一鳴介紹,該公司今年計劃擴員50%以應對飽和的訂單。

200多公里外的上海金橋,跨國企業沃爾沃建築設備金橋工廠同樣正在滿產能運轉。

沃爾沃建築設備(中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詹旭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自2月10日正式復工以來,該公司產能、供應鏈以及銷售業務等方面均已實現100%復工復產。

回想起過去兩個月緊張的復工復產過程,詹旭直言“這是一場應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在本次疫情過程中,沃爾沃建築設備第一時間在各個部門、各個層級成立了應急團隊,進行體系化運作,以實現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並舉。

詹旭介紹,得益於春節前夕成立的應急團隊,沃爾沃建築設備早早開展了醫療物資、應急物資以及生產物資的儲備。自1月底起,公司要求員工線上報備員工信息、健康狀況等信息,並於1月份安排外地員工分批返崗、隔離,以確保正式復工的開展。

而作爲一家在滬的外企,沃爾沃建築設備還需面臨着如何確保外籍員工順利返崗的考驗。沃爾沃建築設備在滬約有20多名外籍高管、員工。“與國內員工對於疫情認識不同,部分外籍人士由於文化、信息差異對於返滬後的居家或集中隔離要求並不理解。”詹旭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該公司針對外籍人員返崗成立了一個專門小組,第一時間向外籍人員及其家人發放復工指引,分享中國疫情防控信息,制定返滬路線。

多種舉措並行之下,沃爾沃建築設備外籍高管、員工基本順利返崗。

“戰疫”下半場

日益嚴重的海外疫情,讓香港貴爲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于帥開始擔心下半年的訂單執行情況。

“最近陸續遇到了一些海外客戶暫停訂單交付、延遲訂單出運甚至取消訂單的情況。”于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雖然海外疫情對上半年的訂單並未帶來很大影響,但對8月份以後的訂單執行帶來了不確定性。

貴爲貿易是國內知名的寵物玩具設計、生產和製造企業,在線下寵物玩具市場佔據了極大的份額,並對外出口。2019年,該公司內、外貿易實現銷售額超過6000萬元,其中海外業務佔比超過七成。

貴爲貿易的國內業務總部設立在江蘇南京,並在江蘇、安徽等地建有6個生產基地,人員總規模超過1800人。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經全面實現復工復產。

“在今年春節前,我們提前按照4、5月份訂單的工作量進行產品主要原材料儲備入庫,保障後續產品的生產。”于帥表示,得益於提前儲備生產材料和生產基地就近招工不受外地員工返崗影響,該公司復工後產線很快運轉。但由於疫情導致物流受阻,產品出貨遭遇困難,其線下銷售業績有所下滑。

于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後公司生產迅速恢復常態,但海外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使得公司仍然遇到了部分客戶取消訂單的情況。

所幸的是,由於目前國外對寵物用品歸爲必需品讓出口可以正常進行,對此,該公司與海外重點客戶積極保持溝通,調整出貨計劃和排期,以應對海外疫情所帶來的下半場考驗。

事實上,海外疫情所引發的下半場“戰疫”,使得包括沃爾沃建築設備、錦浪科技等有外企背景或出口業務佔比較高的企業都無法獨善其身。

“我們現在提出一個‘上半場’和‘下半場’的概念。”詹旭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上半場”,沃爾沃建築設備主要擔心疫情影響國內業務,而目前來看國內的產能、供應鏈均已完全恢復,銷售業績迅速提升。到了“下半場”,中國以外的疫情發展對公司海外市場的產品銷售不可避免地帶來影響,包括海外地區的供應商方面,因此確保供應鏈安全成爲重要一環。

滿負荷運轉的錦浪科技,則選擇通過調整產品結構來降低海外疫情的影響。

2019年,錦浪科技的海外業務佔比超過60%。“我們原來估計4、5月份會有所轉好,但現在預計整個二季度海外疫情都會比較嚴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王一鳴強調,錦浪科技目前儘可能平衡國內、國外的訂單比例,對於國內業務,該公司進行了豐富的客戶資源和銷售渠道儲備。

“好在3月份國內光伏政策基本明朗,國內市場訂單開始旺盛起來了。”王一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