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中國“較量”中,西方恍然大悟 參考獨家
參考消息網11月23日報道 近年來,中國在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中正逐漸告別大型項目,轉向“小而美”的項目。但即便將來像秘魯錢凱港這樣吸引關注的盛事減少,歐洲也不應放鬆,而應試着成爲對第三國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
對於北京來說,錢凱港具有重大戰略價值。中國可以由此在拉美成爲其傳統投資來源國美國之外的選項,畢竟美國幾十年來一直忽視該地區。錢凱港是南美洲西海岸唯一能夠停泊世界最大集裝箱船的港口,因此可替代狹窄的巴拿馬運河,成爲中國進口重要原材料和出口商品的物流節點。在可能與美國發生超級大國式衝突的時代,確保供應鏈安全對於中國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
現在中國爲落實“一帶一路”倡議而選擇的新項目規模較小、更環保,在財政上也更容易負擔。這降低了風險,不論在金融上還是在政治上,而且北京仍然可以從中獲益。中國企業可以通過在國外建設5G通信網絡或光電設施疏解過剩產能。此外,中國企業還繼續向鋰等對能源轉型至關重要的關鍵原材料的礦山投入巨資。
在西方,人們終於意識到,要想在全球競爭中與中國較量,就必須根據中國來調整自己——而不是讓中國來適應西方。而在這方面,像對電動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那樣爲保護本國市場而建立貿易壁壘,只是第一步。未來,這還涉及歐洲企業如何在拉美等第三方市場與中國競爭對手較量。
歐盟可以通過更快締結自由貿易協定來支持歐洲企業。未來,歐盟可能不得不更多地接受拉美國家的環保等標準達不到自己預期這一事實。但希望還是存在的。在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和中國的大國雄心之間,歐洲可以將自己定位爲另一種可靠的選擇。但要做到這點,歐洲人必須接受這個角色,並不再迷失在內部爭端中。(編譯/王勍)
本文由德國《南德意志報》網站11月20日發表,原題爲《在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和中國的大國雄心之間,歐洲必須將自己定位爲另一種選擇》,作者是弗洛裡安·米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