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大聯盟的困難度

(合成圖/資料照)

在野爲尋求下架民進黨,實現政黨輪替,浮現各種「聯盟說」。然而部分推動者心中所盤算的真是在野陣營的勝利,還是個人的利益或恩怨情仇?所謂在野整合,真的有急迫性需要現在就談嗎?

目前傳出的大聯盟組合,有朱立倫的執政大聯盟、羅智強的政黨輪替大聯盟、郭臺銘的主流民意大聯盟,及政論名嘴倡議的各式組合。只是,如果這麼好合,就不會有現在的紛紛擾擾,這點柯文哲就很清楚,一語道破兩黨存有「DNA不同」的問題。

國民黨參選人目前相對缺乏強勢主導的力量,民衆黨則少了組織,一個無頭有身,一個有頭無身,好像只要動個接頭手術就能成爲「完人」,然而DNA不同,客觀條件未契合之前,硬要接合難免互斥。

例如,柯文哲靠一句「垃圾不分藍綠」闖蕩至今,在他眼裡國民黨跟民進黨並沒有兩樣。在沒有取得相互諒解的前提下,國民黨能期待自己去支持一位隨時可能數落國民黨的柯文哲?反過來說,柯文哲明知自己的年輕支持者,絕大多數是厭惡藍綠而來,他豈會甘心投入藍營懷抱?

因此,現在倡議在野聯盟者,不少人都回避面對這些現實問題;之所以仍大力倡議,不外乎有個人的政治意圖,包括仍未放棄「換侯」,或與侯辦執行長金溥聰過去有嫌隙等。但這樣的倡議聲,恐怕已讓藍營支持者認爲,轉而挺柯、挺郭都不算背叛在野黨,因而讓侯的民調陷入卡關。

真心推動在野聯盟者必須思考,有如此急迫性現在就談嗎?事實上,合理做法應是政黨各自努力直到登記前夕,當局勢更爲明朗清晰,再來判斷登記前要整合成一組候選人,還是繼續等到登記後看局勢發展再談合作,或是讓選民自主棄保,這纔是相對合理的整合時間點。此時各方選情未明,侯也陷入民調壓力,柯則被仇女議題所困,誰能在這幾個月內翻身都還不清楚,各陣營的牌也都還沒發完,就要在野互相攤牌,真有這麼急嗎?

回想2022九合一,北市跟竹市選舉被視爲藍白合範本,或許這纔是2024總統大選推動政黨輪替的模範,也就是藍白各自在選舉上競爭,比誰更能監督民進黨、誰更有資格取代民進黨;選民眼睛是雪亮的,政黨早就難以主導操作棄保,反而是選民會自動判斷投票給最有機會勝過民進黨的人,這比組什麼大聯盟、大平臺都還契合民心脈絡。所以,主張現在就推動大聯盟的人,恐怕都是在想着其他盤算,並非真爲政黨輪替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