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新週期:科技與教育進入“魔”合期
極點商業
大數據、人工智能、5G、人腦科學等爲代表的新一代產業互聯網信息技術,如何與教育進一步應用、融合,促進教育進步和教育普惠,成爲業界共同思考的話題。
作者 | 楊銘
編輯 | 劉珊珊
“爲什麼計算機改變了幾乎所有領域,卻唯獨對教育的影響小得令人吃驚?”
2011年10月5日,蘋果公司靈魂人物喬布斯因病去世,享年56歲。教育如何走出工業文明、步入信息時代?喬布斯帶着內心深處最大困惑與遺憾,臨走之前遺留的教育戰略問題,外界將其稱之爲“喬布斯之問”。
對此,美國聯邦教育部部長鄧肯給出的答案是:原因在於“教育沒有發生結構性的改變”。
業界就此開始求索之路。在國外,2012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校長蘇珊·霍克菲爾德和哈佛大學校長德魯·福斯特共同宣佈啓動一項重要的合作項目:各投入3000萬美元,創建大規模開放在線課堂平臺(edx)。
在國內,伴隨移動互聯網紅利時代的到來,以及政策的出臺,在線教育開始興起,資本紛紛涌入,成爲諸多創業者、傳統教育機構以及BAT爲代表的互聯網公司趨之若鶩的佈局方向。僅僅是2011年-2014年前後,就有猿輔導、作業幫、跟誰學等企業相繼成立,併成長爲行業巨頭。
對國內在線教育行業來說,過去數年中上演多次興衰更替後,迎來了2020年疫情之下的大爆發,數十萬所學校、2.8億學生、1700萬教師將教學場景從線下轉換到線上——“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這是中國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線上大遷徙。
疫情之後,線下教學逐漸迴歸常態,但新科技對於新教育的改造,顯然剛剛開始:大數據、人工智能、5G、人腦科學等爲代表的新一代產業互聯網信息技術,如何與教育進一步應用、融合,進入“魔”合期,促進教育進步和教育普惠,成爲業界共同思考的話題。
01
教育,科技正改造的產業藍海
教育界以及其他各行人士,過去一年對科技加快改造教育之心,從未如此迫切。
在2020年,包括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韓平、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等在內的多位教育界知名人士,就多次明確表示,疫情後在線教育不會被冷落,未來教育發展方向是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轉變。“疫情防控期間已經證明,在線教學可以取得積極成效,要藉此機會加快推動教學變革。”
“科技手段拓寬了教育空間和課程容量,要讓它成爲高等教育的一種新形態,這既是教育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國際教育的新趨勢。”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也認爲。
從政策角度來看,互聯網+教育同樣是國家層面的重要發展戰略。2011年,教育部發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2018年,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將信息化2.0定位於“互聯網+教育”模式,要求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
業內人士認爲,在政策影響下,教育信息化建設從“重硬件”1.0時代進入“重軟件、應用、和數據”的2.0時代。與此同時,教育信息化2.0對教育的硬軟件設備、師生信息素養以及課程改革,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以看出,無論是相關部門的政策,還是教育界人士,共同期盼都是——科技、信息技術應該成爲千百年來傳統教育進階的關鍵推手。
毋庸置疑,以產業互聯網爲主的信息化,早在世界範圍內演變爲一次產業革命和社會革命。
比如,過去20年來,從傳媒、購物、出行,到餐飲、地產,各個傳統行業正被互聯網重新定義,並由此誕生了新浪、騰訊、阿里巴巴、滴滴、美團、貝殼等一批科技行業巨頭。
但與此同時,儘管在線教育幾經演變,科技對教育的變革相比其他行業來說仍相對緩慢。“千年前孔子聚徒講學的杏壇、百年前魯迅求學的三味書屋,和今天的中關村三小教育方式,沒有本質區別。”在高途集團首席科學家蔣鬆看來,和其他行業相比,如今的教育仍是最爲傳統、古老的行業之一。
但從產業角度來看,在線教育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效果,外界已清晰可見。過去幾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一度攀升,成爲新的產業藍海——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就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3.42億,佔網民整體的34.6%,較疫情之前(2019年6月)增長了1.09億。2013年至今,中國K12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增長幅度持續處在兩位數水平,到2025年,僅K12在線教育的市場規模就有望突破3000億元人民幣。
“從用戶心智角度來看,已經永久性有了一個在線教育的位置。”一位觀察人士表示。
因此,這被看成是一個可持續的、萬億級生意,也被外界普遍認爲從中必將誕生下一個像貝殼、滴滴、美團這樣有競爭力,進入主流互聯網視野的行業巨頭。
這並非沒有可能,只不過最終考驗的仍是企業“內功”。
以上市僅20多個月,跟做空機構十多次交鋒,但市值仍屢次躋身互聯網上市公司TOP10,市值最高在線教育公司的高途集團(4月22日,跟隨學更名爲高途集團)爲例,其背後,是通過投資名師師資建設、標準化課程研發與在線教育技術研發等,在供應鏈核心端建立教育行業堅固護城河,才能一次次打敗做空機構,成爲一家面臨股價波動巋然不動的“魔性”公司。
“無論是此前與做空機構戰鬥不休的跟隨學(高途集團),還是猿輔導、作業幫、本站有道、新東方在線、學而思網校等其他玩家,歸根結底都是在移動互聯網大規模普及、直播互動技術成熟,在線教育終於找到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式後,催生的產業新藍海。”一位互聯網觀察人士就表示。
02
新科技創造新教育:課堂到教研帶來哪些可能?
不過,雖然教育行業被科技改造成爲共識,但客觀而言,目前以APP、直播、短視頻爲主的在線教育,還只是初級階段。
這是因爲,與其它被改造的行業有着明顯不同,科技改造教育,實屬特殊。其最終目的,是迴歸教育初心,要讓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個性化得到保證,去激發學生更多興趣和培養更好習慣——目前的在線直播、短視頻等方式,更多隻是將線下教學搬到線上,儘管隨時隨地可學,但從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關係、產品建設而言,尚不足以成爲“喬布斯之問”最終答案。
“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新科技不斷出現,5G、AR、VR、人腦科學等快速發展,新技術如何更好應用於教育的各個環節,將是科技能否重新定義教育的關鍵。”高途集團首席科學家蔣鬆就說。
事實上,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通過新科技去創造“新教育”,必然成爲未來行業大趨勢。
比如,5G不僅能實現多個課堂授課的4K高清視頻音畫同步互動,更能給教育教學更多的想象空間。而將VR技術引入教學中,不僅可將教案簡單化,也可以讓枯燥課堂變得趣味盎然。同時,通過AI、大數據,圍繞教與學的互動性等問題,不斷提升教研實力、教學效果。
同時,這也是重塑企業、定義企業,突破原有內容業務範疇的機會。
比如,4月22日,7歲的“跟誰學”第三次“聚焦”,宣佈將公司統一更名爲“高途集團”,告別做空卸下包袱,從O2O升級爲B2C,全面all in 雙師直播大班課,開始推進“本地化網課”;並將成人教育品牌高途學院的戰略地位再次提升,以期更好做好用戶全生命週期教育服務。“公司三次‘聚焦’,每一次都是在不斷重塑自己、定義自己。”高途集團創始人陳向東就表示。
重塑企業的關鍵,仍然是科技。陳向東對此稱,高途集團致力於成爲一家科技教育公司,將以科技來重塑未來,促進教育進步和教育普惠。
對高途而言,體現“科技教育”基因的方式是,推出“高途研究院”,以及“AI三大戰略”,打造沉浸式教學,通過5G、算法、AI、辦公協同平臺等,去重新定義教學場景、教學內容和教學服務三大場景。
例如,在課堂端,用“奇點課堂”去打造沉浸式的AI課堂,成爲學生個性化學習知識的“導航系統”:
教研端,用“奇點課本”的創作、協作、迭代三大平臺,及時發現教學問題,打造最強教學內容,打造類比互聯網的內容生態:
上述表述略有生澀,但簡單而言,就是在各個教育環節中,試圖通過5G、AI、大數據等科技手段,一方面激發學生興趣,實現師生良好在線互動,解決在線學習效果不佳難題;另一方面改變單一教案的傳統模式,實現多樣化製作,滿足本地化、多版本的需求,並支持智能創作,激發出新穎、高效的教學內容。
在業內人士看來,通過AI、VR、AR等技術提高互動效果和教學質量,也是教育行業內需要共同實現的目標——不僅僅是高途集團這樣的在線教育企業,全國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小學將5G、VR技術引入了課堂。
“傳統教育水平高低取決於老師水平的高低,再加上孩子自身學習偏好、認知方式、能力水平的不同,教育難以做到公平公正。但通過AI、大數據去真正賦能教育,可以無差別地覆蓋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從而很早實現教育的公正、公平和個性化。”一位觀察人士如此表示。
03
新藍海變爲現實關鍵:服務
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引入,在業內人士看來,將成爲教育變革重要推動引擎。
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丁光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人工智能技術介入教育過程後,教師可以精準掌握每名學生學習情況,在佈置作業或者講授知識點時候,就會進行鍼對性佈置。“實現對教育內容的精準投入、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
不過,5G、AI、大數據甚至人腦科學,能否成爲“喬布斯之問”的最終答案,除了內容,服務同樣也至關重要,這也是在線教育新藍海變爲現實的關鍵。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教育專家熊丙奇就指出,強調規模效應的在線教育企業和家長追求更個性化教育,很難調和。規模越大,越難以服務好用戶,導致學習質量以及用戶體驗的下降。因此,企業更應該注重以教學質量爲核心的用戶服務。
“服務業的本質是控制方差,通過守住服務下限,確保服務品質,這其中的核心就是產品化和智能化。”在高途集團科學家蔣鬆看來,解決服務問題的關鍵,仍然只有依靠技術。
爲此,高途特別推出了“奇點輔導”AI戰略,試圖通過師訓,督課和溝通三種輔導場景,去對互聯網教育進行“供應鏈改造”,提升輔導行業的整體服務水平。
蔣鬆介紹稱,師訓基於智能助理技術,通過大規模真人語料培訓高品質輔導老師,打造在線教育的“進修學校”。督課基於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和異常檢測技術,實現輔導服務的實時監控,確保教學水平。溝通基於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引導師生互動和家校溝通,提升服務品質,減少無效打擾。
不過,5G、AI等技術手段,是讓教育更美好、彌合教育鴻溝、創造個性化教育的“新基建”,但是不能替代教育。
這是因爲,技術改變了教育環境和教育方式,但是技術永遠只是一個手段,不是目的,最終仍需要回歸教育本質。
“科技讓教育更美好。”蔣鬆就稱,高途相信好的教育就是好的老師。因此,科技應該賦能老師,而不是取代老師,這三大教育場景分別對應賦能主講老師、教研老師和輔導老師。最終通過老師更好地陪伴學生,實現高途的教育理念:點燃興趣、培養習慣、塑造人格。
無論如何,新科技創造新教育,都是長期作戰,需要保持長足的耐性,不能在乎一時的得失,教學內容、服務的持續迭代與進化,纔是行業穩健發展的關鍵。如同陳向東在回顧創業心路歷程時所強調:“人生最大的複利是專注。”
出品人:黃槍槍
直達熱線13452396140,(請標註公司、職位)
資深媒體人、前報社主編、新媒體創始人,十餘年科技財經媒體從業經驗,擅長商業模式分析、人物特寫、內幕調查等深度報道,關注互聯網、新零售、人工智能、企業服務等前沿科技趨勢。
水滴招股書摘掉其公益慈善的帽子
騰訊音樂管理層調整:邁入全新增長階段
榮耀渠道之謎:如今僅有1315家?
利息“千人千面”,微博借錢能救新浪嗎?
抖音如何用“興趣”講述電商新故事
獨家|喜馬拉雅FM赴美IPO再陷迷霧
電商下沉市場迎拐點:下半場拼什麼
名校畢業生扎堆:房產中介“鍾愛”高材生
想要接入微信的,爲啥是淘寶特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