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投資15億美元,孫正義不願錯過“大魚”Open AI

錯過英偉達後,軟銀孫正義不願再在AI上留有遺憾。

11月28日,CNBC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OpenAI獲得軟銀15億美元的新投資,後者以要約收購方式從OpenAI員工手中收購價值約15億美元的股票。交易完成之後,軟銀總計持有價值20億美元的OpenAI股份,佔該公司總股本的1.27%。

此次要約收購以作價每股210美元的價格,向至少在兩年前獲得限制性股票單位並持有至少兩年時間的現任和前任OpenAI員工開放。這一價格也與該公司最近一輪融資保持一致。員工們只要在12月24日前決定是否參與新收購要約。

上述交易由軟銀CEO孫正義推動,他的目的很明確——獲得OpenAI的更大份額。這並非孫正義對OpenAI的首次投資,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軟銀已經在OpenAI的上一輪融資中投入5億美元。

最新的要約收購,算是OpenAI和軟銀的雙向奔赴,後者迫切需要一個AI明星項目來提升軟銀的價值。

孫正義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後悔賣掉了英偉達的股票,並稱這是投資生涯中的重大失誤。據孫正義估算,這些股票的潛在收益將超過1500億美元。

就在11月13日的英偉達日本峰會上,孫正義與黃仁勳進行了對話。黃仁勳現場爆料,“孫正義曾是英偉達的最大股東”,一度持有英偉達近5%的股份,但在2019年清盤退出。孫正義則將這筆錯失的投資形容爲,“錯過了一條大魚”。

事實上,孫正義也曾錯過OpenAI,他原本計劃向OpenAI注資,但最終對方接受了微軟的投資。截至目前,OpenAI已從微軟籌集了約130億美元。

儘管面臨高層以及核心技術人員持續出走,OpenAI的身價仍然水漲船高。在10月完成的最新一輪融資中,該公司又拿到66億美元投資,投後估值高達1570億美元。其背後站着一衆豪華投資天團,由Thrive Capital(13億美元)、微軟(7.5億美元))、英偉達、軟銀(5億美元))、老虎全球基金(3.5億美元))、Altimeter Capital(2.5億美元))等聯合投資。

此外,OpenAI還獲得了40億美元的循環信貸額度,總流動資金超過100億美元。

伴隨高融資額和高估值的,除了仍未散去的高管出走陰影,還有不少其他麻煩。11月27日,OpenAI於2月發佈的視頻生成模型Sora,疑似被一位參與測試的藝術家泄露訪問權限(API)。短短3小時,網上陸續出現該模型生成的新視頻。很快,Sora關閉了所有對藝術家開放的訪問權限。

與此同時,參與Sora測試的藝術家們發佈了對OpenAI進行討伐的公開信,認爲自己被當成Sora的公關宣傳工具。上述事件發生還不到一天,OpenAI就被曝收穫軟銀投資,不免讓外界有所聯想,猜測是OpenAI首席執行官奧爾特曼的“營銷”行爲。

事實上,Sora面世後,儘管各大科技公司和初創企業紛紛跟隨,但由於面臨大量的算力消耗,這一賽道的商業化和落地均不明朗。

一衆競爭對手也在快速追趕OpenAI。冒着反壟斷的懲罰風險,科技巨頭亞馬遜近日再向Anthropic追加投資40億美元,該公司對後者的總投資額已達80億美元。Anthropic被視爲“OpenAI最強競爭對手”,成立於2021年,創始團隊大都來自OpenAI。

任何一家企業投身AI行業都代價不菲。據斯坦福大學李飛飛團隊發佈的《2024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透露,僅GPT-4的訓練成本便高達約7800萬美元。而OpenAI預計今年營收爲37億美元,虧損約50億美元,距離盈利仍有一段距離。

即便如此,孫正義也希望拿到Open所豪賭的AGI(通用人工智能)世界的入場券。10月30日,他在沙特利雅得的一場會議上表示,軟銀正在節省數百億美元,以在人工智能領域採取下一個重大舉措。

這家投資機構已經嚐到了AI的“甜頭”。其5月發佈的2023財年業績顯示,軟銀願景基金實現了2021年以來的首次盈利,淨利潤爲2092.17億日元(約合13.78億美元),而2022財年其虧損了7898.01億日元(約合52.05億美元)。

扭虧的關鍵得益於ARM的貢獻。因向SBG全資子公司出售ARM股份,軟銀願景基金獲得約合51.8億美元的投資收益。此外,ARM的股價仍在持續上漲,也爲軟銀帶來豐厚的回報。

軟銀還領投了英國自動駕駛公司Wayve Technologies的C輪融資,金額高達10.5億美元,同時領投了美國醫療機器人公司Noah Medical 1.5億美元的B輪融資、日本工業機器人公司Telexistence 1.7億美元的B輪融資等。

一系列變化可以看出,軟銀正在調整其投資策略,從以阿里爲主的電商消費,逐步轉向以AI爲主的投資組合。孫正義顯然期待着,能夠在AI領域撈住更多的“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