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發起一場生活、藝術與建築的討論,“周軼倫:夏屋”展亮相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近日,深圳南山區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SWCAC)暑期檔特展“周軼倫:夏屋”與市民正式見面,截至10月27日,將在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L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展館,爲市民帶來藝術家周軼倫關於“夏屋”的全新思考。此次展覽由北京公社及周軼倫工作室協助呈現,是周軼倫在華南區域的首個大型個展,大規模呈現了其近百件代表作品。在這個包含多重繪畫、雕塑、聲音等媒介的沉浸式展廳中,與觀衆一同展開一場長達100多天的社會藝術實驗。

據介紹,周軼倫1983年出生於浙江杭州,2006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工作室,現工作生活於杭州。周軼倫的創作實踐常常圍繞對看似冗餘的日常物品(從網絡圖片到裝飾品和傢俱)的重新創造。他的作品通常以不經意和無所限的方式,展開符號和圖像的戲仿遊戲,探尋媒介自身的潛力。通過對形式和內容之間關係的否定、顛覆和重組,他試圖重新審視被所謂現代性籠罩的生產形式。

“夏屋”是一類常爲夏季度假和生活而修建的建築形式,這些房子往往簡易、隨便、易於改動,代表了人們心中一種烏托邦式的、精神避難式的居住理想,在世界各地都演化出了不同的形態。作爲對這一傳統的迴應,藝術家在此次展覽中創造性地對SWCAC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展館進行了改造。首先,他將展廳中央區域設定爲“舞臺”,一字放置雕塑作品。這些雕塑總是歪歪扭扭地支撐着豐富多彩的顏色和質地。這些雕塑的面孔有些寫實,有些則像狂歡節的面具,彼此之間沉默不語,同時,他在展廳即興創作出數個臨時性的“夏屋”,利用“剩餘物料”組裝成一個個“樣板間”。這些房子有的是“一房一廳”,有的則像露天茶座,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驚喜與思考。在展覽期間,這些小房子可以爲觀衆提供一個可以消夏的去處。觀衆客廳步入其中可以與自我對話,也可以與他人對話。

本次展覽也將會是一場長達100天的藝術社會實驗。從潮牌R3PM3到老百姓大畫廊,周軼倫的創作之路可以視爲一場長期的社會實驗。在展前10天的時間裡,藝術家化身空間的“裝修總監”和夏屋的“開發商”,利用繪畫、雕塑進行即興搭建,展覽開幕即是“新屋入夥”。而在展覽公衆開放的90多天裡,通過實驗性的公教活動,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將邀請參與的觀衆進行對話與共創活動,持續迭代展覽呈現的狀態,藝術家試圖在深圳這個創新包容的活力之城發起一場關於生活、藝術與建築空間的討論,每位觀衆也將加入這場社會藝術實驗,共同分享當下對於生活的想象與思考。

文 記者 王俊圖 主辦方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