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4000米的海底,中國幹了一件大事,美國“大黑魚”要倒黴了

這段時間,南海一直不太平,除開美國一直在鼓搗“北約+”進行亞太擴員,還有就是菲律賓甘願充當炮灰,爲美國“盡孝”。最近越南也開始有這個苗頭了。不過,如此敏感時刻,中國在南海4000米的海底,幹了一件大事,實現重大突破。

據我國《中國科學院》的對外公告,我國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相關團隊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在南海中央海盆地帶,水深4000米的地方,通過使用我國自研的電磁發射和接收裝置,完成了中國首個“跨洋中脊深海人工源電磁與大地電磁聯合探測剖面”的實驗。整個剖面長度接近100公里,分佈16個接收點,接收龐大的電磁數據。

可能有些人看了這個消息,屬於“字都認識,組合在一起就看不懂”了的狀態。其實簡單理解,就是“海洋電磁法”,用於探測海底的地質結構,探勘資源儲量。橫向對比國際領域,也就少數幾個歐美國傢俱備這種技術和裝備。而且,常年保持對外技術封鎖。

其實,如果只是單純用於勘探資源儲備,那歐美其實不會保持對外技術封鎖,反而會搶佔國際市場,探測各國資源。之所以要技術封鎖,核心因素就在於,這個技術有一個“副產品”,這個“副產品”對美國的海洋霸權來說,相當要命。

正常來說,這個技術是向下探測海底,並不是向上釋放電磁波探測。但從原理上來說,潛艇在水下航行,對於天然的地磁場必定產生影響,進而暴露蹤跡。很多反潛機嘗試配置磁異常探測器,也是基於這個原理。那麼,現在中國在南海海底鋪了一條100公里長的一條電磁監測帶,能不能基於同樣的原理,探測到海下深淺的潛艇呢?

不好說這個推測是真是假,因爲這個事情,各國都不會往外說,尤其是美西方對這個技術還是嚴格對外封鎖。那麼這個“副產品”的可信度就比較高了。而且,很關鍵一點,這種事情直接威脅到美國“大黑魚”未來的戰略意義,中國不會對外說,美國也不敢賭。

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核潛艇部隊,相當長時間裡,都保持着隱蔽性和作戰能力的巨大優勢。但隨着海洋領域相關技術的發展,美國的這份優勢是持續受到挑戰的。美國一直試圖在南海鬧事,除開是因爲該地區地緣政治的複雜性,還有就是中國不斷在強化該地區的防禦網絡,爲中國海洋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大片的“試驗田”。

中國的反潛技術這些年不斷進步,論文層出不窮,最近就有一篇關於“超靈敏磁性檢波器”的論文,直接指向了美國的核潛艇部隊。那中國有沒有將一系列的技術,應用到一線部隊。美國也不敢賭,因爲美國可以贏無數次,可只要輸一次,美國在亞太最大的戰略底牌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