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轉讓!第三大股東欲“清倉”海南銀行股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家俊輝 廣州報道

日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A股上市公司海馬汽車(000572.SZ)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海馬財務擬轉讓所持有的海南銀行全部股權(3.6億股,佔海南銀行總股份的12%),並計劃於近日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等全國性產權交易所進行預掛牌。

根據上述公告,截至今年5月末,海南銀行的總資產爲1187.39億元,淨資產爲87.14億元;今年1月至5月份實現營業收入11.02億元,實現淨利潤爲5.55億元(未經審計)。

海南銀行官網顯示,該行是海南省唯一的省級法人商業銀行,總股本30億股,註冊資本30億元人民幣,由海南鹿回頭旅業投資有限公司(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作爲主發起人,交通銀行作爲戰略投資者,海馬財務有限公司等11家股東參股。

海馬汽車擬清倉海南銀行

根據海南銀行年報披露,持股12%的海馬財務爲該行第三大股東。如果此次股權轉讓順利完成,海馬財務將不再持有海南銀行股權。

事實上,這並非海馬汽車第一次欲出售海南銀行股權。早在2021年2月,海馬汽車就發佈公告稱,爲進一步聚焦汽車主業、優化資源配置,海馬財務擬向中國鐵投出售其持有的海南銀行7%股權,轉讓價格爲3.297億元。轉讓完成後,海馬財務仍持有海南銀行5%股權。

彼時,海馬汽車表示,上述交易完成後海馬財務可獲得相應流動資金,有利於提升海馬財務的資產流動性。但由於中國鐵投不符合相關規定條件,該筆股權轉讓最終未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

如今,時隔三年多,海馬汽車再起轉讓海南銀行股權的念頭,且計劃直接清倉。對此,海馬汽車在公告中表示,此次股權轉讓爲進一步優化公司資產結構、集中資源聚焦主業創新與合作。

公開資料顯示,海馬汽車成立於1988年,是我國最早的車企之一,1994年8月在深交所主板上市。2016年,海馬汽車銷量達到頂峰,但之後就陷入業績長期虧損的泥潭。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海馬汽車實現營業收入4.32億元,同比下滑57.97%,淨利潤繼續處於虧損狀態。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海馬汽車爲了改善自身財務狀況,屢屢出售持有的資產來回籠資金。比如,今年6月份,海馬汽車發佈公告稱,擬將其持有的鄭州海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95%股權轉讓給河南海馬物業,轉讓價格爲5.29億元加標的股權過渡期損益,交易將給海馬汽車帶來約2.37億元收益。

中小銀行股權“遇冷”

二次轉讓,業績嚴重承壓的海馬汽車能否如願出售海南銀行股權?

海馬汽車在公告中表示,本次預掛牌僅爲信息預披露,目的在於廣泛徵尋標的股權意向受讓方。標的股權公開轉讓交易如能順利完成,對海馬財務資產總額、營業收入、淨利潤等將產生一定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中小銀行股權早已不再“吃香”,轉讓無人“接盤”,法拍流拍收尾的情況屢屢發生。

記者查閱各拍賣平臺和產權交易所發現,今年以來,就有包括廣州農商行、廣東華興銀行、梅州客商銀行、四川銀行、成都銀行、江西銀行、廈門農商行、鄭州銀行等數十家城農商行的股權遭遇拍賣或轉讓,甚至一些中小銀行的股權低至1元起拍,仍無人問津。比如,今年2月份,廈門農商行1600萬股股權在京東拍賣平臺上拍賣,起拍價爲3245.76萬元,僅爲評估價的6成多,最終仍以流拍告終。

對此,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指出,中小銀行股權流拍受到市場環境、監管政策、銀行自身經營狀況和投資者風險偏好等多種因素影響。當前市場流動性問題和較高風險預期可能導致中小銀行大宗股權的需求不足。有些中小銀行的經營狀況不穩定,存在資產質量下降、盈利能力下滑等潛在問題,會影響投資者對銀行股權的信心。此外,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變化也是影響中小銀行股權流拍的重要因素。

甬興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鄭嘉偉也分析稱,近年來商業銀行淨息差持續被壓縮,銀行普遍業績也在逐步承壓,市場對銀行估值以及未來盈利的預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是中小銀行股權拍賣頻繁流拍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商業銀行股權結構逐漸去民營化,監管對銀行股東資質的要求愈加嚴格,部分有意向的投資人難以達到資質門檻,也是導致銀行股權普遍流拍的另一方面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