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定調 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在突出位置

本報記者 莊靈輝 盧志坤 北京報道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3月5日上午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對於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紮實做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等十大方面工作。其中,在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方面,提出要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多舉措提高區域協調發展水平等。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是我國“十四五”時期一項重點任務,近年來頂層政策中對此進行了重要部署。2023年年底以來,在推進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過程中,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被多次強調。在此之前,《政府工作報告》中部署新一年政府重點工作時,已有四年未提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今年這項工作被再度提出,且定調要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在突出位置。

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我國城鎮化還有很大發展提升空間。”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行動,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還強調新型城鎮化要處處體現以人爲本,提高精細化管理和服務水平,讓人民羣衆享有更高品質的生活。

對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培育發展縣域經濟、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等工作進行了一系列部署。

其中明確,今年要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在突出位置,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錢”掛鉤政策,讓有意願的進城農民工在城鎮落戶,推動未落戶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從近年來政府工作報告中部署的新一年政府重點工作來看,自2020年以來即未再提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僅在2021年概述“十四五”目標任務時有所提及,當年的政府重點工作則未涉及。

自2023年年底以來,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再度出現在多次頂層會議及相應政策文件中。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還明確,要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將城鎮常住人口全部納入住房保障政策範圍。近來成都、無錫、鄭州、西安、青島等十餘座城市也陸續放寬戶籍限制,部分城市還提出租房即可落戶。

“通過人口聚集及深度社會分工,城市才得以形成,且能擁有更高的要素配置效率。”中小城市研究院院長、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牛鳳瑞認爲,人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沒有人口城市產業發展缺乏動力,消費市場也會受影響,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無論是對農民致富、鄉村振興,還是對城市高質量發展都將起到重要作用。

促進投資和消費有機結合

除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外,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等還具有綜合效益,在擴大內需及有效投資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3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吹風會上,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表示,在擴大國內需求方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主要作出了促進消費穩定增長、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以及促進投資和消費有機結合等三方面部署。

其中,積極推進以人爲本的新型城鎮化即是促進投資和消費有機結合的一項重要舉措。

“新型城鎮化具有綜合效益,從內需角度來講,它是投資、消費相結合的內需大平臺。”黃守宏表示,去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6.2%,與發達國家80%以上相比較,還有一定差距。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還更低一點。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國新型城鎮化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提升空間。城鎮化率提高會帶來很大的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有關方面測算,一個人進城以後帶來的消費需求,綜合算下來比農村居民高不少。在推進新型城鎮化中,今年要把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放在突出位置來抓。

業內多位專家也指出,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能夠有效擴大各類市場需求,同時在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也意味着城市的公共服務和各項配套建設投入也將隨之增加,以滿足新市民的各方面需求。

“城市規模越大,規模經濟與範圍經濟效益越明顯,越能夠促進產業集聚和多元發展。”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耀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增高,消費支出就會隨之增加,能夠有效拉動經濟發展,也能促進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同時人們的需求也更加多樣化,城市的經濟形態將多元發展,促進城市經濟拓展更廣領域。

(編輯:王金龍 校對:張國剛)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