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精選》在城市街巷 探索臺北耶誕的多元可能

信義商圈繽紛燦爛的耶誕拱門、燈飾,烘托出濃濃的節慶氣息。(攝影/林冠良)

進入一年的最後一個月,溫馨歡樂的耶誕節即將到來,在這美好的節日,臺北的耶誕還可以有何種有趣玩法?讓我們跟着體驗設計顧問公司「林事務所」執行長林承毅走訪臺北的街頭巷尾,從信義商圈的耶誕街景,到帶有北國氣息的近郊山林,以及充滿在地況味的大稻埕,體驗不同風情的耶誕佳節,探索在臺北過耶誕的不同可能。

感受天母、信義商圈的節慶氛圍

提起臺北最具代表性的耶誕街景,許多人腦海中首先會浮現信義商圈的耶誕燈景,林承毅也不例外。「每年約莫11月中旬開始,信義區的百貨業者都會擺置巨型耶誕樹及各式主題造景,以燦爛燈飾營造繁華璀璨的氛圍,搭配着逛街、賞燈人潮,洋溢熱鬧歡快的氣氛。儘管帶有商業氣息,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但我依然覺得這裡是最富有耶誕氛圍的地區之一。」

除了信義商圈,林承毅也進一步表示,耶誕節源於歐美,傳到日本後更發展出許多歡慶耶誕的過節儀式,在此脈絡下,臺北帶有歐、美、日氣息的區域往往便是規畫臺北耶誕散策的最佳路線,像是具美軍進駐歷史的天母便是一例。「耶誕節即將到來時,許多當地居民會在住家內外佈置燈飾、玩偶造景,再加上這一區有不少美軍宿舍、洋房、國際學校與美式餐廳,別具異國情調,當人們漫步在綠樹成蔭的天母商圈,不只有種僞出國的感覺,也可以感受到家家戶戶慶祝耶誕的氣息。」

信義商圈百貨業者在耶誕前夕擺置耶誕造景,成爲佳節時的一大亮點。(攝影/林冠良)

每年歲末,「心中山線形公園」都會擺設耶誕造景,成爲商圈一大亮點。(圖/臺北市商業處)

陽明山環境幽靜,適合喜歡獨處的人在此享受一個人的耶誕節。(圖/chienmuhou)

熱鬧或靜謐的兩種過節體驗

林承毅推薦的另一處街區則是中山北路。他指出,在美軍駐臺、日本統治的歷史脈絡下,中山北路三段的晴光市場一帶聚集不少俱樂部,洋溢美式風情;往南走到一段的條通一帶,則酒吧、居酒屋林立,帶有日式氣息。

在耶誕節這個異國節日裡,漫步在中山北路,除了可以在酒吧或居酒屋中與朋友歡慶,也能從帶有美式、日式風格的店家中,感受到異國氛圍,再加上沿街店家的耶誕佈置、節慶音樂,還有來來往往的洶涌人潮,都烘托了熱鬧的佳節氣息。不只如此,鄰近的心中山線形公園在耶誕節前夕也會佈置耶誕樹造景及燈飾,更爲此區增添夢幻的耶誕氣息。

若是偏好靜謐氛圍,想要享受一個人的耶誕節,那麼陽明山則是林承毅推薦的好去處。「走入冬日的陽明山,那冷冽的空氣、茂密的樹林,能讓散步其中的人感覺彷彿造訪耶誕老人的家鄉——北歐一般,在此環境中散步、吃飯、泡溫泉,與自然共處,享受獨處的時光,也是一種不一樣的臺北耶誕體驗。」

感受異國節日的在地演繹

而在前述地區之外,林承毅也分享,素以「年貨大街」聞名的大稻埕街區,坐落着由馬偕博士設立、建築融匯中西風格的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耶誕節前教會不只在教堂內外佈置耶誕燈飾、舉辦節慶活動,也會發起「聖誕糕」預購。

林承毅補充,聖誕糕其實是英國流行的耶誕糕點,通常以白蘭地及各式果乾製成,傳教士來臺後,爲了與人們分享節日的喜悅,便以綠豆粉、糯米粉、砂糖等製成傳統臺式糕餅,再壓上耶誕鈴鐺、耶誕老人等圖樣,可說是「臺版聖誕糕」,記錄了耶誕節這異國節日在臺灣「在地化」的過程。「如今聖誕糕多半在老字號餅鋪中販售,有梅子、綠豆、黑糖等傳統口味,位於延平北路的『十字軒糕餅舖』是至今仍在販售聖誕糕的據點之一,很適合在耶誕節前夕購入品嚐。」

同樣揉合臺灣文化與耶誕氣息的還有禮品店、飾品批發店林立的後火車站一帶。「由於耶誕節後不久便是春節,因此走逛這一帶時,往往可以在店家看見耶誕飾品與春聯、爆竹等裝飾並陳的景色,中西交錯下別有一番趣味。」林承毅說道。

耶誕節該如何度過,其實沒有標準答案。然而臺北生活豐富有趣,有各種精彩等待發掘,不妨帶着雀躍的心情,依照個人喜好,享受屬於自己的美好耶誕。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每年耶誕節前會進行耶誕佈置,還有各種慶祝活動,是感受臺式耶誕氛圍的好去處。(攝影/林冠良)

臺北耶誕愛無限

新生南路上坐落着許多知名教堂,是臺北另一條富有耶誕氣息的散策路徑,也因此有「天堂路」雅稱,臺北市觀光傳播局即日起至2023年1月2日打造六大璀璨燈區,邀請民衆前來感受耶誕氣息。

●光之羽翼——臺北衛理堂周邊

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一段113號

●耶誕禮讚——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臺北教會周邊

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二段26號

●月光——天主教臺北聖家堂周邊

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二段50號

●雪花——臺北和平基督長老教會周邊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83巷9號

●耶誕星辰——臺北真理堂周邊

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86號

●冬季仙境——臺北自來水園區 思源街口廣場

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

本文作者:郭慧

(本文摘自《臺北畫刊12月號659期》)

《臺北畫刊12月號6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