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新發布】磨憨鐵路口岸成爲我國對東盟第一大鐵路口岸
10月12日,雲南省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關於全面推進美麗雲南建設的實施意見》新聞發佈會。此次發佈會聚焦美麗雲南建設實施意見,邀請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等相關部門,共同向社會公開介紹該實施意見的相關情況。據悉,2024年上半年,全省口岸進出口貨運量同比增長14.5%,磨憨鐵路口岸成爲我國對東盟的第一大鐵路口岸。
全省綠色能源裝機佔比近90%
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鬍江輝表示,近年來,圍繞美麗雲南建設,主要在四個方面積取得較好成效。
持續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塑造綠色轉型發展新優勢。雲南省積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爲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打造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全省綠色能源裝機佔比近90%,清潔發電量佔比83.6%。大力發展“綠電+先進製造”,構建完成省級雙碳“1+N”政策體系並推動落實。打造高原特色現代生態農業,雲花、雲茶、雲咖、雲果等“雲系”產品成爲金字招牌。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築牢美麗雲南實踐根基。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藍天白雲、空氣清新、山清水秀成爲雲南標配。全省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多年穩定在98%左右,居全國前列。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斷面水質長年100%達標,實現了“一江清水出雲南”。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有效管控,讓人民羣衆吃得更放心、住的更安心。
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打造美麗中國的雲南樣板。成功舉辦COP15第一階段會議,爲美麗雲南畫卷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收穫“昆明宣言”“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等重大成果。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生態安全體系,建立自然保護地333處,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保護率達84.91%。
着力培育美麗細胞,先行探索美麗雲南建設。開展城鄉綠化美化行動,全省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均居全國前列。累計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20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9個。
完成32條城市黑臭水體治理
雲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總工程師汪巡表示,截至目前,全省城鎮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67.4%,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達98.01%;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達到3.045萬噸/日,其中焚燒處理佔比達71%。
在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方面,全省34條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已完成32條並達到初見成效,在國家污染防治考覈工作中取得了全國排名第3的好成績。
在建築施工揚塵治理方面,我們實行了揚塵防治“一票否決”,全省形成了建築工地安全生產和揚塵防治“兩同時”的工作機制。
下一步,將持續採取“綜合施策、強化監管、標本兼治”,突破重點、點線面兼顧,持續推動和提升大中城市生態環境治理效能,以及中小城市和縣城環境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其中重點加強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和垃圾焚燒設施建設。
擴大“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影響
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陳述雲表示,雲南素有“動物王國”“植物王國”“世界花園”等美譽,成爲了雲南最亮麗的底色,豐富的綠色資源爲雲南生態旅遊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省各級文旅部門圍繞“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打造了玉龍雪山、普達措、普者黑等一批高A級生態旅遊景區,推出了“生態徒步、生態騎行、觀象、觀鳥、觀鶴,品茶、品花、品咖啡”等生態旅遊產品線路,培育了三江並流、熱帶雨林、山谷花海等生態旅遊品牌。充分發揮生態風光秀美、自然資源富集、民族風情濃郁、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深入挖掘和打響生態綠色、多姿多彩、和諧幸福、開放包容的地域品牌,持續擴大“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口岸進出口貨運量同比增長14.5%
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二級巡視員李安榮表示,在口岸經濟方面,研究編制加快輻射中心建設推動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施方案,實施發展壯大口岸經濟和口岸建設三年行動。智慧口岸建設走在全國“第一方陣”,建成首家“進口藥材邊境實驗室”,加快推進磨憨、瑞麗、河口3個國際口岸城市建設,全國首個水運邊民互市市場落地關累港,在16個口岸(通道)複製推廣“互聯網+邊民互市”業務模式。優化中國(雲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功能,口岸通關效率提速。
2024年上半年,全省口岸進出口貨運量同比增長14.5%,磨憨鐵路口岸成爲我國對東盟的第一大鐵路口岸。下一步,全省將加快口岸基礎設施提質擴能,探索建立口岸“投融建管營”一體化平臺。做大邊民互市貿易。加強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培引,推動咖啡、鮮切花、茶葉等雲品“出海”,挖掘電子信息、光伏組件、新能源電池等產品出口潛力,拓展外貿新增長點。
洱海完成生態保護修復3.8萬公頃
雲南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趙喬貴表示,2022年6月,雲南省洱海山水工程入選國家“十四五”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重點工程項目名單,成爲繼撫仙湖之後雲南省第2個獲國家支持的山水工程項目。洱海山水工程總投資約53.8億元,項目實施週期3年。
截至目前,5個子項目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其餘23個子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完成投資25.34億元,計劃2024年12月底完成28個子項目主體工程建設。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完成生態保護修復面積3.8萬公頃。2023年,洱海南部湖心平臺再次發現分佈有零星沉水植物金魚藻、密集的底棲動物環棱螺,這是近二十年來首次在洱海南部湖心平臺發現活體沉水植物恢復生長:海菜花植生面積擴增;鳥類從歷史上僅有極少數的水鳥增加到162種。洱海湖體和溼地的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促進了洱海流域從“一湖之治”轉向“全域之治、系統之治”。
開屏新聞記者 張勇 實習生 徐朝歡
一審 何曉宇
責任編輯 易科彥
責任校對 何丹
主編 熊波
終審 編委 曹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