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白藥跌出千億市值,“窩案”懸頂二十年老將離職謎團揭曉?

(文/王力 編輯/徐喆)5月10日,雲南白藥(000538.SZ)股價繼續呈現持續下跌態勢,晚間收盤時市值報955億元,跌破千億大關。相較於4月30日的收盤市值1021.49億元,短短五個交易日內,雲南白藥市值蒸發超60億元。

此次股價下跌的背後,有消息指出雲南白藥近期爆發的“窩案”是導火索。

近日,相關媒體報道稱雲南白藥原董事長王明輝、原首席運營官兼高級副總裁尹品耀等5位曾任高管,因涉及同一事項,在2023年年初至2024年年初的期間內,相繼被紀委監委部門帶走調查。

值得關注的是,涉案的王明輝是雲南白藥任職超過二十年的資深管理者,亦是公司的前任董事長。他在任職期間對雲南白藥的業務拓展和資本運作起到了關鍵作用。然而,去年三月,王明輝突然離職,這一變動也引發了外界對雲南白藥未來發展的諸多猜測。

此外,自“股神”陳發樹加入雲南白藥後,雲南白藥在投資領域曾經遍地開花,其投資收益一度成爲公司淨利潤增長的重要支撐。然而好景不長,自2021年起,雲南白藥在股市中的投資頻頻失利,累計虧損超過20億元。最終,在2023年賭場失意的雲南白藥最終宣佈金盆洗手不再炒股。

而陳發樹作爲王明輝的老友,在此次“窩案”中似乎也存在隱秘的關聯。據每日經濟新聞網報道,此次調查案件涉及雲南白藥此前收購萬隆控股一事,而陳發樹正是萬隆控股的股東之一,目前陳發樹也在接受相關調查。

王明輝“謝幕”一年後,雲南白藥窩案爆發市值蒸發60億

一年前,雲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王明輝因個人原因辭去了一切職務,他的突然離職使得外界議論紛紛。

作爲雲南白藥長達20多年的掌門人,王明輝帶領公司實現了從傳統藥企到現代化大健康企業的轉型,雲南白藥牙膏等產品的推出更是成爲公司的業績亮點。然而,在他離職後的一年後,雲南白藥卻爆出了“窩案”,王明輝也牽扯其中。

近日,據經濟觀察網報道,雲南白藥原原董事長王明輝、原首席運營官兼副總裁尹品耀,原首席銷售官兼高級副總裁王錦、原首席人力資源官餘娟,原董事楊昌紅因涉嫌同一事項,從2023年年初至2024年年初先後被紀委監委部門帶走調查。

去年3月,公司前任董事長王明輝突然辭職,距其新屆任職僅四個月,任期原本應爲三年。

王明輝的突然離職成爲這一輪人事變動的起點。隨後,首席銷售官王錦和首席運營官尹品耀以及首席人力資源官餘娟也相繼因個人原因提出辭職。這一連串的離職事件使得雲南白藥的高管團隊經歷了一次大換血。

而值得注意的是,這幾位高管在雲南白藥都有着不短的任職經歷。楊昌紅作爲王明輝共事多年的夥伴,與尹品耀一同在2002年被王明輝提名進入高管團隊。王錦則是王明輝在昆明製藥廠時的舊部,她在雲南白藥的銷售業績突出,被譽爲“銷售一姐”。尹品耀和餘娟也都在近年晉升爲雲南白藥的核心高管。

儘管這個團隊在業界看來有着豐富的經驗和不俗的業績,但他們的相繼離職仍然讓外界感到意外。尤其是王錦,作爲雲南白藥唯一一位千萬年薪的女高管,她的離職無疑給公司的銷售和管理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雲南白藥均未對外公佈這些高管離職的具體原因。但市場普遍認爲,這可能與公司內部的管理和戰略調整有關。

二級市場上,自雲南白藥“窩案”事件爆發以來股價持續走低,當前市值已跌出千億。

而實則二級市場反應如此強烈實則也是因“窩案”的爆發,使得市場開始質疑公司的治理結構和管理水平,而王明輝作爲雲南白藥的老將,曾在公司任職長達二十年,在雲南白藥的歷史舞臺上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悉數王明輝任職生涯,1999年的雲南白藥年營業收入僅有2.32億元,淨利潤爲0.34億元。而在王明輝任職內截至2021年,雲南白藥實現營業總收入363.7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28.04億元,與王明輝剛進入公司相比,營收增長超155倍,淨利潤增長超80倍。

一改白藥用法的傳統思路,在王明輝進入雲南白藥後,他提出了將白藥的概念應用到中藥以外的產品中的創新思路。

此後2001年,雲南白藥便順勢推出了家喻戶曉的雲南白藥創可貼,而一經推出,雲南白藥創可貼當年銷售額就高達3000萬元,而到了2007年,這個數字已經飆升至近2億元,僅次於邦迪。

此後正值王明輝出任董事長同年,雲南白藥“王炸”產品雲南白藥牙膏問世。王明輝將“藥”這一概念覆蓋到牙膏商品的這一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後多年,雲南白藥也靠着一款牙膏撐起公司營收。

然而云南白藥雖然擁有四大板塊業務,但是撐起雲南白藥淨利潤半邊天的業務則是“雲南白藥牙膏”,也就是“健康板塊”而不是“醫藥板塊”。

多年來,王明輝任期內雲南白藥牙膏扛起了公司盈利的重擔。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雲南白藥牙膏已經連續四年市佔率第一。而靠牙膏掙錢的局面並不能長久維持,自2017年開始雲南白藥牙膏銷量增長便開始放緩。

2022年,以牙膏爲核心的健康品事業部,雖然僅實現營收60.30億元,但是貢獻了淨利潤21.83億元,而全集團淨利潤爲30.01億元。

近年來,不斷探索多元化轉型的雲南白藥雖逐漸發展新的大健康產品,但牙膏之後再無王牌,與此同時,雲南白藥也迷失了藥品主業的發展方向。

逐漸陷入了增長乏力的窘境的雲南白藥,自己賺不到錢就將目光放到了投資上。

王明輝與首富“股神”陳發樹的隱秘關聯

值得注意的是,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王明輝等人被調查或涉及雲南白藥收購萬隆控股,且雲南白藥另一股東陳發樹也在接受調查。

實則在王明輝任職的最後日子裡,充滿資本市場的爭議,雖此番離職並未披露原因,但任職僅四個月便突然離職的王明輝,或許並非是功成身退這麼簡單。

縱觀王明輝任期間,其領導雲南白藥進行了兩次重大資本運作,一是2016年開始進行混改並增資擴股,二是2018年啓動白藥控股整體上市工作,據報道,雲南白藥混改之後,王明輝在雲南白藥的薪酬得到大幅度提高,2020年從雲南白藥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爲1255.64萬元,2021年爲1053.6萬元。

而兩次資本運作後公司也多了一位重要的人物——陳發樹。

2007年,陳發樹在攻讀長江商學院期間,結識了時任雲南白藥董事長的王明輝。此後2009年,陳發樹以22億元現金收購雲南白藥第二大股東紅塔集團所持有的12.32%的股份。

不過,紅塔集團的主管單位中國菸草總公司以“爲確保國有資產增值保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爲由不同意上述股權轉讓。雖然陳發樹通過起訴拿回了22億元的本金及利息,但未獲得雲南白藥的股權。

然而,陳發樹對雲南白藥可謂“情有獨鍾”,此後陳發樹通過其掌控的新華都實業增資約254億元,如願成爲雲南白藥這艘巨輪的副舵手。從當前股權價格來看,陳發樹直接持有云南白藥0.7%的股權,通過新華都集團持有云南白藥24.25%的股權,兩者合計爲24.95%,僅次於雲南省國資委通過雲南省國有股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在雲南白藥25.02%的持股。

此後在陳發樹加入後,雲南白藥開始尋求更爲廣闊的商業版圖。其中,收購萬隆控股便是雲南白藥混改後的首個大項目。雲南白藥與萬隆控股的交集始於2017年,雙方共同在香港建立合營公司。隨後,雲南白藥通過多次增持,最終成爲萬隆控股的第一大股東。這一系列的資本運作看似順風順水,然而,背後的風險與隱患也逐漸暴露出來。

陳發樹在雲南白藥與萬隆控股的合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爲清逸堂的股東之一,他持有清逸堂25%的股份,並通過新華都實業影響清逸堂的經營策略。而清逸堂與雲南白藥之間的戰略合作,也爲陳發樹在雲南白藥的影響力奠定了基礎。在雲南白藥收購萬隆控股的過程中,陳發樹通過其資本實力和資源網絡,爲雲南白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然而,萬隆控股並未給雲南白藥帶來預期的效益。儘管雲南白藥在收購時宣稱看重萬隆控股的工業大麻業務,但萬隆控股的主營業務實際上是放債,且近年來出現了借款人債務違約的情況。這導致雲南白藥在2022年,雲南白藥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爲5.79億元,主要爲要約收購萬隆控股產生的商譽減值;因萬隆控股部分借款人違約,雲南白藥還計提萬隆控股其他應收款壞賬準備5.38億元。

與此同時,近年來雲南白藥飽受爭議的大手筆炒股也被外界認爲或與陳發樹有關。作爲福建省首富,陳發樹本人就極具“股神”色彩。而云南白藥在近年的兩份關於利用閒置資金開展證券投資的公告中均明確表示,公司投資執行團隊由董事長/聯席董事長牽頭組建。

除了證券投資,雲南白藥還在多個領域進行了廣泛的投資佈局。其中,對小米集團的投資達到16.32億元,對伊利股份投資8.87億元,對恆瑞醫藥投資4.26億元。然而,這種多元化的投資策略背後,實際上反映了雲南白藥主營製藥業務發展的停滯。

此外,在陳發樹的加入和王明輝的領導下,雲南白藥於2021年斥資112.29億元認購上海醫藥非公開發行的股份,成爲其第二大股東。這一舉措標誌着雲南白藥在業務和資金方面邁上了新的臺階。

然而,隨着市場行情的變化,雲南白藥在投資領域的虧損逐漸顯現。2021年,雲南白藥因公允價值變動虧損近20億元,其中投資小米集團的虧損額達到14.01億元。同年,雲南白藥淨利潤同比下降49.17%,創下了上市以來的最大降幅。

2022年,雲南白藥繼續面臨投資虧損的困境,公允價值變動虧損6.2億元。兩年累計虧損超過25億元。直到2023年,這一數據才實現轉正,公司盈利1.24億元。同年11月,雲南證監局對雲南白藥提出了整改要求,指出其在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和財務覈算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隨後,雲南白藥宣佈不再在二級市場新增股票投資。

當前來看,隨着王明輝等人被調查的消息傳出,雲南白藥未來的走向充滿了不確定性,截至目前,雖“王明輝時代”謝幕,但陳發樹仍爲雲南白藥的第二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