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志編纂啓動 臺灣官方歷史最後一塊拼圖

雲林縣志編纂終於啓動,縣長張麗善(左)把責任交付甫退休的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教授吳學明(右)。(周麗蘭攝)

吳學明教授號召約50名專家學者協助編纂雲林縣志。(周麗蘭攝)

前縣長林恆生任內在47年前(1975年)監修「雲林縣志稿」,最終因未通過審查而無定稿。(周麗蘭攝)

前雲林縣長林恆生於1975年監修的「雲林縣志」,最終因未通過審查而無定稿。(周麗蘭攝)

47年前寫的「雲林縣志」從顏思齊登臺開始寫起。(周麗蘭攝)

據「雲林縣志稿」所述,雲林縣在清朝光緒一年(1875年)已有前山第一城之名。(周麗蘭攝)

雲林縣前縣長林恆生任內曾在47年前(1975年)監修「雲林縣志稿」,最終因未通過審查而無定稿,這幾年各縣市都已完成編纂,雲林縣府文化觀光處今年2月委託自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退休的吳學明教授擔任雲林縣志總編纂,他也是雲林縣土庫人,目前已召集50名專家學者投入啓動編纂,預計以5年時間在2026年完成。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是全臺唯一還未有縣誌的縣市,因此完成雲林縣志刻不容緩,預計在5年內完成臺灣歷史最後一塊拼圖,這也是找回雲林尊嚴的一刻。

吳學明教授指出,接下總編纂工作是有點「頭痛」,已經總動員21個機關團體,包括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大學教授一起來幫忙做這件事,人雖然找齊了,接下來是動手動腳找官書,且希望這套志書具有生命力,跟土地、人民結合,所以也會做很多口述、田野調查、尋找資料。

吳學明強調,舉辦雲林縣志啓動編纂的用意是讓雲林縣各機關團體、社會賢達知道縣府正在做這樣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盼各界跟他們一起努力把這件事情做好,纔對得起這塊土地與可愛的人民,雖備感壓力,最大的期盼是能得到雲林鄉親的支持。

雲林縣府文觀處長陳璧君表示,雲林縣志編纂作業從2022年展開,預計以5年間完成,總經費5500萬元,逐年編列預算,未來4年要做的工作非常多,將完成沿革志、地理志、政事志、經濟志、社會志、教育志、宗教志、文化志、人物誌,預計70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