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牛羊吃草兼疏濬 變身河道管理員

新虎尾溪西螺鎮鹿場裡段的右岸有羊只吃草,無心插柳成爲治理河道的新思維。(周麗蘭攝)

新虎尾溪西螺鎮鹿場裡段的河道全年通暢,沒有雜草也無雜樹,原來是河道旁的養羊戶把羊放到溪畔吃草,成爲天然除草助手,也省下清淤經費,雲林縣府水利處勘查後十分驚喜,從未在縣內見過這種景象,同意在社區志工維護的條件下,推動由牛、羊擔任河道管理員,進行吃草除草工作。

縣府水利處長許宏博、水利工程科羅士閔在縣議員李明哲與西螺鎮鹿場社區居民帶領下,勘查該社區的新虎尾溪河道,左岸維持雜草狀態,河道中有多隻候鳥覓食,右岸的草吃光光,「除草者」是6、7只躲在橋下休息的羊!

李明哲表示,幾年前看到新虎尾溪中有人放牧牛隻,河道異常通暢,原來牛在河道上發揮疏濬除草的功能,最近又多了羊羣,過去提供農村勞動力的牛、羊每天不間斷吃草,防止河道雜草生長淤沙阻礙水流,又爲公部門每年節省不少的清疏經費。

水利處長許宏博表示,眼見爲憑,觀察羊只吃雜草的管理效果確實不亞於機械式的治理,將提出一個示範計劃,讓鹿場社區居民協助養牛、羊維護管理河道。

許宏博說,放養牲畜來吃草是最天然的除草機,每天都在工作,對縣府管理及改善居民生活,這算是創舉,從來沒人這麼做過,希望能夠成功,唯一的請求是「把羊帶更遠一點吃草」。

鹿場社區居民開心承諾願意幫忙養牛、羊,理事長吳秋榮表示,該社區可以重新養鹿,復刻「鹿場裡」過去養鹿的景觀。

規畫公司宋姓博士表示,新虎尾溪鹿場段的水質良好、生態相當豐富,養羊吃草的特色創立一個「微管理」模式,未來需要考量的是牛羊的數量和環境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