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價止跌回升 後市盯三變數

上海SCFI出口貨櫃運價最新變動

美國需求、中國限電、全球塞港三大變數,恐影響貨櫃航運的高運價走勢!在大陸十一長假節前的9月30日,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小跌29.69點、至4,614點,終止20周漲勢引起騷動;節後首週報價於8日開出,綜合指數小漲33.5點、至4,647.6點,指數較上週止跌回升,唯美東線仍連兩週下跌,其餘主要航線則呈現小漲格局。

多家貨代業者表示,上週SCFI小跌並終止20漲勢,可能受到大陸黃金週停工休假的短暫影響,航運業更關心的是大陸限電限產的長期影響,目前限電範圍逾20個省份,一旦許多產業產能受到壓抑,恐引發新的供需失衡,從搶艙搶櫃演變到搶貨。

目前美國需求旺盛,企業庫存水位處於歷史低點,加上進入第四季節慶旺季、冬季民生需求接踵而至,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疫情緩和,亞洲工廠勢將加緊復工生產出貨,市場運輸需求仍然熱絡,加上歐美塞港、擁擠的鐵路網絡及缺乏卡車載運集裝箱等問題未解,第四季海運市場表現可望淡季不淡。

據SCFI最新報價,除了美東線每40呎櫃小跌1.2%、達11,114美元,其餘主要航線都呈現小漲格局,美西線每40呎櫃運價小漲49美元、達6,371美元,周漲0.8%;歐洲線每20呎櫃上漲176美元、達7,714美元,周漲2.3%;地中海線小漲4美元、至7,448美元,周漲0.1%。

由於十一長假前後,貨櫃海運高運價出現戲劇性轉折,已在市場引發多空論戰,高運價是否到頂了開始回檔整理,抑或受到大陸政策、限電限產、塞港等黑天鵝干擾。

對此,綜合貨代業者的看法,普遍認爲近兩週運價漲跌幅度都在低個位數,屬於正常波動不用過度解讀,之前市場傳出運價下跌三成甚至五成,都是零星個案,許多屬於小型貨代、野雞船所爲,粗估影響運力頂多1%、2%,目前三大聯盟、九大航商註冊登記的運價並未下修,裝艙上船的成交價依然屬於高運價。

再者,國內外多家航商已宣佈10月中將調漲GRI(綜合費率上漲附加費),包括MSC、HMM、ONE、COSCO等都宣佈將加收GRI,每40呎櫃加收費用900~1,000美元不等,貨代業也開始以新運價銷售艙位。

除了大陸限電、美國需求之外,全球塞港也讓運價雪上加霜。據統計,9月有超過100艘集裝箱船,在美國主要集裝箱港口海域排隊等待泊位,塞港問題不僅回堵到亞洲,歐洲進入旺季也出現少數港口開始壅堵,加上港口設施老舊難以應付大型貨櫃輪,裝卸時間耗時也延誤裝卸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