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救市 越不要買房 而是有房就賣

在我們的生活中,衣食住行,住排在第三位。

吃飽穿暖之後,我們要找個住的地方,儲存多餘食物的同時,也積累家庭財富。所以房子對我們很重要。

因爲房子很重要,所以房地產也必須很重要,且必須是國家的支柱產業。放眼全球,房地產都是一個被值得非常認真對待的市場,且需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

首先,房地產是支柱產業

有數據顯示,如果房地產業能佔到GDP比重的5%左右,就構成支柱產業。而我國房地產及相關行業佔我國經濟總量的比重達13—14%左右。例如2022年的房地產業佔GDP比重就達到了6.9%。

其次,房地產業是龍頭產業

房地產比作火車頭,它就能帶動鋼鐵、建材、家電、家裝等幾十個行業的發展。房地產一旦不行,受損的不光是樓市,土市,也會對其他產業造成重大的衝擊。

第三,房地產業是民生事業

之所以關係民生,是因爲我們都要有住的的地方,所謂衣食住行,沒有房子何談安居樂業?

第四,房子是一種金融產品

很簡單,房子很保值,增值,沉澱爲居民的家庭財富。我國居民家庭財富的70%都在房子裡呈現。當有人問你有幾套房子時,如果你說你有十套,必然會震驚四座。

此外,房子還有作爲抵押物,撬動資金的流動,成爲原始的資本積累,成就一個人的事業發展。

房地產很重要,所以過去的20年我們在房地產發展上採取了激進式的發展,房價一路上揚,全民置業買房,甚至在某些階段,把房子當作金融產品來炒。

古語云,物極必反。造成當下房地產現狀的原因在之前,因此,房地產在最近幾年墜落,房價下跌,房企崩盤是正常現象。

既然是正常現象,我們作爲普通的老百姓,只需要做到一點就是順勢而爲。

何謂順勢?

我認爲具體的表現爲在當下的房地產的環境下,順勢就是不要買房,如果有多餘的房子且必須賣掉。

有人說,你一邊說我們不要買房,一邊又說我們要賣房,這不是矛盾的嗎?他們都不買房了,我的房子怎麼賣掉呢?

看似矛盾,實則不然。

上面我們說過了,房子是我們衣食住行中的一個。因爲非常重要,所以你不得不買。就好比豬肉漲價漲到30塊一斤的時候,你能因爲價格高而不去吃肉嗎?

顯然不能,因爲那關乎你的營養,你的生存。

同樣,我們也不能因爲房價在不斷地下跌,我們明知買了就會虧,爲什麼還要買?

因爲這是剛需。

剛需是什麼?你要談對象,你要結婚,你要生孩子,你孩子要上學,你要把父母接來一起住……

顯然,我們要賣掉的房子就是要賣給這些人,哪怕價格刀一刀,也要賣掉。

所以,不買房,是不買投資房,不買多餘的房子,夠住就好了。同理,賣掉的房子一定是自己不住的房子,或者租金很低的房子。

眼下各地紛紛救市,樂觀一點看,這個正是我們拋房的最好時機,因爲房價還會繼續降。解除限購爲什麼發生在今年,除了它是必要的調控工具以外,他還預示着我們的房價還在下跌,解除限購,不過是讓這個過程延緩一下。

按照目前的趨勢,房價止跌會在2025年年底,這是樂觀的判斷,悲觀一點會到2027年前後。屆時房地產進入一個低速的常態。

10萬億的銷售額仍然會讓房地產保持支柱產業的地位,它不會再像過去那樣成爲一個現象級的產業,全民炒房買房。

如果再明確一點,高速發展了20年的中國樓市將進入一個大維修的時期,好比你要買車,遍地是泡水車,你還會買嗎?

比喻不太恰當,但說的是這樣一個事實,18萬億的時代結束了,房地產要修修補補了。何謂以舊換新?以舊換新爲什麼現在提出來?

因爲老了。

所以趁你房子還是次新的時候,也正是你賣房的時候。

那麼問題來了,賣了房的錢幹嘛去?放銀行,利率低,而且還貶值。買股票,綠的發慌,買理財,跟放銀行差不多……

哦,對了,好多人都去買黃金去了。這真是一個現象級的現象,金價偏偏在這個時候起飛了。這又是爲什麼呢?

總而言之一句話,因爲房地產不香了,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