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跑量100公里,配速6:30-7:00,是什麼水平?

我學習姿勢跑法之前,跑了近三年的步。期間成績沒有長進,並且無論跑的有多慢,心率居然也居高不下。每次跑完10公里或半馬,身體疲勞感非常明顯。

跑步數據如下:步頻160左右,配速6:30-7:00,心率在160-170之間。後來,加入了單位的跑團,月跑量100公里左右。

在這三年裡,踩過一些坑:

1、嘗試過通過提高膝蓋的方法提高步頻,效果不佳,放棄。

2、嘗試過身體前傾並藉助蹬地的方式提高配速,累且不持久,放棄。

3、嘗試過腳前掌先着地的跑步方式,跑着跑着,就變成了腳後跟先着地,之後過渡到腳前掌着地的方式,放棄。

4、沒有嘗試過通過提高步幅的方式提高配速,原因是跑羣裡的某位跑友長時間採用這種方式跑步,之後幾乎失去了正常的跑步能力。

5、跑步時,鞋上綁華爲運動手環,數據顯示腳接觸地面時間過長,嘗試提高步頻無果,放棄縮短觸地時間。

如何讓跑步更輕鬆,同樣的配速下心率更低呢?

這個時候,遇到了30天跑姿改善訓練營,價格不貴,199元,不夠一雙鞋錢,也不夠到其它城市參加半馬時的一晚住宿費。如果能夠學到跑步真經,那可就賺大發了。

很快,我們就開始了姿勢跑姿的學習之旅。跟着視頻練習,不懂的在羣裡諮詢教練。

回想一下,自己在跑步時犯過的錯誤,包括腳後跟着地,蹬地,擡膝,腳接觸地面時間太長,沒有小腿擡起的意識等等。

頓時感覺,這幾年白跑了。

學習的過程是忘掉過去的錯誤姿勢的過程。運用技術並在跑表數據上有所體現,是需要花時間,並且需要自己不斷反省和調整的。

第一次跑步練習時,步頻170,平均心率166,配速每公里8分42秒,跑步距離10公里。跑步過程中,一側小腿肚子明顯疼痛。跑完後,試着做拉伸,小腿居然無法先後完全擡起,用力擡,有抽筋的感覺。諮詢教練,是小腿發力造成。

第二次跑步,步頻170,跑步時長90分鐘。前面70分鐘,跑得比較僵硬,心率在160以上。後面的20多分鐘,逐漸找到了一點感覺,心率降低到150以下。整個過程中,小腿疼痛感不明顯,這與避免小腿發力有關。

第三次跑步,跑步時長30分鐘。縮短時間,主要是參考了教練的指導,也明白先學會正確的跑姿,之後再慢慢延長跑步時間。一開始心率在150-165之間,邊跑邊找彈跳-落下-拉起的感覺。要想保持後腳在臀部下方,需要快速將小腿向後摺疊。

有了這個意識後,開始踐行這個理念。漸漸的,感覺腳踝靈活,小腿靈活了起來,觀察了一下心率,居然降低到130左右。莫非動作越規範,越省力。反之,小腿拖在臀部後方,就會吃力,動作也不協調。跑回單位的路口,車多人多,跑步節奏被打亂,心率居然又升到了160以上。想不到動作的規範度與心率之間居然有這麼大的相關性。

第四次跑步,跑步距離10公里,步頻儘量維持在175。重心前傾-彈跳-自然落下-後腳迅速拉起,心率維持在130-140之間,能夠察覺到前腳掌落地-全腳落地的過程,能夠感受到藉着落地時的反作用力身體彈起。

過了4公里,身後有清掃落葉的車輛干擾,彈跳動作變形爲腳掌落地後,向上蹬地,步頻明顯下降,趕不上節拍器的節奏,跑步姿勢恢復到以前的錯誤狀態,能夠感覺到累了很多,心率升高到160以上。

靠邊,讓過車輛,改爲在車輛後面慢跑,繼續尋找彈跳-自然落下-拉起的節奏和感覺,步頻升高到175,心率降低到140以下。後面的過程中,能夠察覺到動作變形-心率上升,好在能夠及時調整回正確的跑姿,並能夠利用身體前傾借力。

在第四個年頭,第一次這麼輕鬆的跑完10公里,很高興。

訣竅其實就是這些:膝蓋微屈,彈跳,拉起,自然落下(落地時重心位於前腳上),短短几個字解決了我的兩個老大難問題:

低步頻。這個居然讓彈跳技術解決了,因爲跑前熱身有彈跳練習環節,慢慢地,找到了彈跳的節奏感。讓人想不到的是,原地跑步的步頻居然能夠達到180,之前很難超過160的。

拉起,以前誤以爲是擡起膝蓋,現在終於明白是將你的後腳拉到臀部下方的意思。之後練習自然落下,前腳掌着地終於實現。

兩個之前的難點都通過訓練實現了,激動!!!並且,技術訓練中的轉臀彈跳和知覺訓練,提高了身體的靈活度和對跑姿的知覺(快速察覺,快速調整)。

之所以寫這篇訓練感受,是想把這門課程推薦給那些像我之前一樣,不會輕鬆跑步的跑友們。希望大家都能學到正確的跑姿,讓跑步更加輕鬆健康,讓我們都能夠跑到80歲。

謝謝把我帶上正確跑姿的教練!!!

從別人的故事中獲取激勵,也要在自己的生命中付諸實踐。總有跑友後臺留言說自己成績瓶頸期、跑步總受傷、不知道該怎麼訓練,諸如此類的問題。試圖尋找幫助,一種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