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民間詩人浮現中國詩壇

(原標題:越來越多民間詩人浮現中國詩壇)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新媒體專電(記者章利新)“新詩百年慶典暨北京文藝網第三屆國際華文詩歌獎”頒獎典禮17日在北京舉行。曬鹽人、古岡、西衙口、軒轅軾軻、茱萸、額魯特·珊丹、蟋蟀等七位當代詩人分享了該詩歌獎。

由北京文藝網主辦的第三屆國際華文詩歌獎自2014年7月15日至2016年7月15截止日,共收到各類投稿作品8000餘件,詩作近15萬首。經過近兩個月評審委員們的精心審讀,有145名詩人獲提名入圍;最終經過四輪投票,決出7名獲獎詩人。

“曬鹽人|交出了皮膚裡的黑|而大海|析除了它白色的骨頭……曾經的沸騰冷卻了|那些結晶的事物|將成爲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一等獎獲得者曬鹽人(本名高鵬程)的詩作展現了詩歌寫作的“曬鹽”過程:在不斷的提煉中,一種沉穩的聲調,從沉澱的生命中析出。

該詩歌獎評委、當代詩人楊煉指出,曬鹽人的作品中,這些“被寒冷擊打的漢字”把生存提純爲詩作,從詩作提純出詩學。每一步深化都完成於“個體”之內:一個人經驗生活,一種感性獨自灌注,一個思考孤寂蒸曬,最終留下固體的精華。所謂“個體詩學”,正是這重重追問形成的深刻的創作自覺。

曬鹽人出生於寧夏,21歲出門謀生,在寧波生活了21年,幹過教師、記者、安全生產監督員等多種職業。他說,他的詩歌寫作經歷了海邊漁村、縣城底層敘事轉向博物館時光考古系列轉變的過程。

“任何一個城市的博物館似乎都在城市的邊緣,但是我們今天的生活、事業可能最終只佔博物館內的很小的一個角落。”他說,他希望他的詩歌能像博物館裡的展品一樣,走過時間的海關,達到博物館,成爲裡面最微小最沉默的那一件。

古岡、西衙口獲得該詩歌獎二等獎;軒轅軾軻、茱萸、額魯特·珊丹榮獲三等獎。第一部詩集獎則由蟋蟀獲得。

其中,蟋蟀是湖北鄂州的一位菜農。他說,得知獲獎那天,他和父母正在停電的屋子裡吃晚飯,他猶豫了很久不敢告訴他們這個消息,怕他們不理解:爲什麼在艱難的謀生中還要分神寫作。“詩歌在現實中總是在承受很多壓力。對我這樣的底層寫作者來說,這樣的獎就像是命運撫慰的陽光,照進黑暗多年的深處”。

該詩歌獎評委、詩歌評論家唐曉渡指出,蟋蟀的詩集《剪紙課》風格貌似內斂拙樸,實際上語言極具探索和實驗性。“那些抒寫底層市井生活的詩篇所昭示的詩人情懷,如隱忍和倔強之根深植泥土之中,超越了表層看似不及物的文人式騷怨,如螺紋鋼一樣打入生活的深處”。

2012年由北京文藝網設立的國際華文詩歌獎迄今已舉辦三屆,旨在主動深入當代華文詩歌創作,把握其語言的、形式的、追問和反思人生經驗的所有層次,在全球化複雜語境中,參照古今中外詩歌資源,尋找和確立有效的判斷標準。該獎強調民間性、專業性和思想性,至今已經發掘出像郭金牛、烏鳥鳥等一批優秀的民間詩歌寫作者。

自今年開始,北京文藝網設立詩歌榮譽獎“北京文藝網詩人獎”,該獎項由北京文藝網提名,每年一屆,授予對詩歌有突出貢獻的傑出詩人。今年“北京文藝網詩人獎”獲得者爲中國著名當代詩人食指。

(原標題:越來越多民間詩人浮現中國詩壇)